Workflow
不对称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五十六智库:用双新经济学理论框架推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搜狐网· 2025-07-18 16:47
双新经济学理论体系 - 核心理念将经济发展划分为"新存量经济学"和"新增量经济学"两部分,强调传统产业平台化与新兴产业数字化的双重机遇 [2] - 提出不对称经济学三大定律:常态定律(不对称是常态)、优势定律(越不对称越具竞争优势)、对冲定律(对称可实现效益翻倍)[2] - 理论突破包括产业融合发展观(传统与新兴产业融合创造增长点)、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基于禀赋差异)、文化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作为核心要素)[3] 新存量经济学内涵 - 定义新存量是通过内容创新、流量重构和结构优化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而非简单保留 [5] - 实践路径包括产业跨界融合(如葡萄酒+音乐/影视/地产)、品牌价值提升、文化赋能经济 [7] - 典型案例显示云南昭通与广东佛山共建"零碳家电"生产基地,带动就业1.2万人 [16][18] 新增量经济学内涵 -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依托AI算力与大数据应用,驱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数据价值挖掘 [9] - 实践路径包括数字经济引领(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发展、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9] - 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张江科技园与合肥科学岛通过"创新飞地"合作攻克芯片制造难题 [29] 城市群发展战略 - "7+3"跨区域协作模式覆盖中西部7大城市群(如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东部3大经济区(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15] - 协作机制包括区县级全产业改革(如云南昭通与佛山产业园)、产业梯度转移、创新要素流动 [16] - 长三角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合作中,安徽8608台大型科学仪器与沪苏浙共享,实施90项攻关项目 [18] 文旅金融与国际化 - "56+N"跨国合作模式整合中国56个民族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以"东方生活美学"为载体 [21][22] - 澳门作为枢纽推动文旅金融新生态,如《二十四锦君》超级IP在39个国家推广 [22][24] - 构建"澜湄民族风情旅游带"等跨国文旅线路,倡议设立世界民族旅游文旅论坛 [2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案例:太原煤炭企业构建智慧矿山系统实现绿色开采 [31] - 新兴产业集群化案例:杭州湾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形成增长极 [32] - 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农业+旅游+康养融合,催生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32] 绿色发展实践 - 京津冀唐山钢铁基地通过环保技术改造建成绿色产业园,实现三废循环利用 [33] - 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新区聚焦光伏/储能等绿色产业形成集群 [33] - 长三角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监测标准与减排方案 [34] 开放合作模式 - 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实现制造业转移与农产品供应互补 [35] - 长三角与东京/首尔都市圈建立贸易投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35] - 海南自贸区依托自贸港政策发展跨境贸易/金融,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