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健康生态

搜索文档
成本乱象与虚假宣传夹击 建盏产业如何破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4:47
建盏产业现状 - 建盏源于宋代建窑 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以独特釉面斑纹闻名 烧制需本地矿土与天然釉料 经1300℃高温淬炼 [1] - 电烧工艺采用瓷土替代本地矿土 依靠电窑量产 成本15元至20元 成品率超80% 柴烧工艺需消耗大量松木 成品率不足10% 单只精品成本过千 [3] - 2023年电烧品占市场70%以上 传统柴烧建盏仅占5% [3] 市场乱象 - 电烧普货批发价低至10元 直播间包装成"非遗柴烧"后售价达666元 单场销售额超50万元 [3] - 商家用20元电烧盏伪造"非遗传承"证书牟利 存在"真假混卖"套路 [3] - 2023年"清朗行动"累计销毁货值242万元假冒产品 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3份 [4] 监管措施 - 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出动100余人次检查70余家经营主体 查处1起网络直播虚假宣传案件 封禁违规账号 拆除虚假直播场景28处 [3] - 推动建立质量保险制度 由行业协会设立专项基金 对假冒产品先行赔付 [5] - 福建省陶瓷协会已制定工艺区分标准 呼吁加强推广 [4] 行业自救 - 建盏文创体验馆结合研学旅游 2024年吸引超2000名两岸青年参与 [5] - 积极推行建盏行业标准 [5] - 2024年建盏正品率提升至65% 消费者投诉量下降40% [6] 发展建议 - 电烧与柴烧应各司其职 电烧满足大众消费 柴烧传承文化精髓 [6] - 需解决跨境电商虚假宣传 外地瓷土非法流入等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