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分配问题

搜索文档
大模型强化学习新突破——SPO新范式助力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
机器之心· 2025-06-08 16:21
强化学习在大语言模型中的应用 - 强化学习(RL)在提升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DeepSeek R1、Kimi K1.5 和 Qwen 3 等模型证明了其有效性 [1] - 实现有效强化学习需要解决信用分配问题,即如何将序列最终的评估结果归因到具体的决策动作(token)上 [2] - 信用分配问题的困难在于奖励信号非常稀疏,只能在序列结束时获得明确的成功或失败反馈 [3] 当前主要方法 - 强化学习中通常采用优势值估计(advantage estimation)方法解决信用分配问题,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分为两类 [5] - 粗粒度的轨迹级方法(如 GRPO)根据最终奖励为整个序列计算优势值,高效但反馈信号过于粗糙 [6] - 细粒度的 token 级方法(如 PPO)为每个 token 估计优势值,但需要额外 critic 模型且估计误差大 [6] SPO 框架 - 中科院软件所和香港城市大学团队提出 Segment Policy Optimization (SPO) 框架,采用中等粒度的段级优势值估计方式 [8][11] - SPO 框架具有三大优势:更优的信用分配、更准确的优势值估计、更灵活易调整的粒度 [12] - SPO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部分:灵活的段级划分策略、基于蒙特卡洛采样的段级优势值估计、利用段级优势值进行策略优化 [13] SPO 框架的具体实例 - 针对短思维链场景提出 SPO-chain,使用基于切分点的段划分和链式优势值估计 [15] - 针对长思维链场景提出 SPO-tree,采用树形结构优势值估计方法提升 MC 采样效率 [15] - 提出 token 概率掩码策略优化方法,选择性对段内低概率 token 计算损失以强化信用分配 [16] SPO 框架核心技术 - 基于切分点的段划分(Cutpoint-based Partition)为短思维链场景设计,根据 token 概率动态确定段边界 [19] - 固定 token 数量段划分(Fixed Token Count Partition)为长思维链场景设计,便于树形结构组织和优势值估计 [19] - 链式优势值估计(Chain-based)方法在短思维链场景下独立估计每个段边界的 V 值 [22] - 树形优势值估计(Tree-based)方法在长思维链场景下通过自底向上的奖励聚合计算 V 值 [23] 实验结果 - 在短思维链场景(GSM8K 数据集),SPO 训练得到的模型测试集正确率高于基线方法 [29] - 在长思维链场景(MATH 数据集),SPO-tree 在相同训练时间下测试集正确率比 GRPO 更高 [31] - 与 GRPO 方法相比,SPO-tree 在短上下文长度(2K 与 4K)下表现更优,表明 GRPO 可能未有效优化 token 效率 [33] - 实验证明 SPO 采用中等粒度优势值有效,过粗粒度(int100)会导致正确率明显下降 [38] - token 概率掩码去除会导致 SPO-chain 正确率下降,应用到 GRPO 上则能提升其正确率 [40] 总结 - SPO 框架在 token 级和轨迹级之间更好平衡,具有比轨迹级更好的信用分配,且不需要额外 critic 模型 [42] - SPO-chain 和 SPO-tree 通过实验证明了其在短思维链和长思维链场景下的有效性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