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儿童意见优先采纳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离异夫妻抚养费之争,孩子为何“失语”?
人民网· 2025-05-27 08:41
抚养费纠纷案核心争议 - 离异夫妻因抚养费执行问题对簿公堂 男方柯某起诉前妻李某花返还8000元抚养费 指控其未履行监护义务却通过强制执行获取抚养费构成不当得利 [1][3][6] - 女方李某花反控男方存在家庭暴力 出轨等过错 并指控其通过抢夺孩子栋栋作为筹码 试图霸占离婚协议中约定归属女方的房产 [4][6] - 法院最终驳回男方诉讼请求 认定生效民事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男方未提供证据证明抚养费支付义务已变更 不能因孩子现状改变而拒付抚养费 [8]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困境 - 案件折射离异家庭未成年人在父母博弈中的"失语"现象 儿童真实意愿易受父母冲突影响 产生应激性顺从心理 与法律程序的机械性形成冲突 [7][9] - 司法面临两难选择 严格按调解书执行强制交还孩子可能违背儿童利益 默许现状则损害司法权威 房产纠纷与抚养权挂钩进一步加剧复杂性 [7][8] - 现行制度缺乏动态监护评估机制 抚养关系变更缺乏量化标准 执行手段单一 难以平衡法律效力与儿童实际需求 [9][10] 案件细节与协议条款 - 双方2020年离婚协议约定孩子由母亲监护 父亲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 2023年经法院调解调整为1600元/月 并设置"双向抚养权过渡条款" 允许孩子10周岁后自主选择随父或母生活 [2] - 调解书细化探视安排 规定上学期间每周五至周日由父亲陪伴 寒暑假父母各陪伴10天 但2023年9月起孩子主动选择与父亲生活后 协议执行陷入僵局 [2][3] - 2024年法院冻结男方账户8050元(含8000元抚养费) 但女方未领取款项 男方以此为由提起不当得利诉讼 [3][6] 制度改进建议 - 提出建立"儿童抚养状态指数" 综合居住时长 情感依赖等指标量化评估抚养关系变更必要性 [10] - 建议创设混合执行模式 结合失信监护人名单 强制亲职教育等复合惩戒机制 替代传统罚款拘留手段 [10] - 呼吁构建社会化保护网络 通过社区观察员 学校心理干预 司法临时庇护三级响应机制 隔离未成年人监护冲突 [10][11] - 强调需完善儿童意见优先采纳机制 运用家访 心理评估 生物信号辅助等技术手段识别儿童真实意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