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

搜索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人民日报· 2025-08-19 06:31
传染病分类与管理 -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3] - 乙类传染病包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7种,丙类包含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1种[4][5] - 国务院疾控部门可动态调整传染病目录,乙类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肺炭疽需按甲类措施管理[5] 预防控制体系 - 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省级政府可增加疫苗种类[24]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需设专门科室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基层机构承担健康教育和疫情报告[26] - 疾控机构需履行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9项核心职责[25] 监测预警机制 - 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实行网络直报制度:甲类和新发传染病2小时内上报,乙丙类24小时内上报[45] - 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覆盖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海关等8个部门[44] - 疾控机构需分析健康风险因素,评估疫情发展态势,提出预警建议[52][53] 疫情控制措施 -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需立即隔离治疗患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58] - 疫情暴发时可采取停工停课、封锁场所、交通卫生检疫等6类紧急措施[63][68] - 省级政府可决定区域封锁,国务院负责跨省封锁及国境封锁决策[66] 医疗救治体系 - 建立由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构成的分类救治体系,设置发热门诊并实行预检分诊[76][77] - 优先审评审批传染病防治药品器械,紧急情况下可超说明书用药[79] - 政府保障甲类传染病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补助[88] 保障与监督机制 - 中央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体系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及防护用品[89] - 对从事传染病防治人员给予卫生防护津贴,对贡献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91][20] - 监管部门可对饮用水、消毒产品、公共场所卫生条件开展监督检查[9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