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格马氏体相变
icon
搜索文档
治好金属“慢性病”,有妙招(唠“科”)
人民日报· 2025-05-17 06:12
金属疲劳损伤机制 - 金属在循环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慢性病",专业名称为循环蠕变或棘轮效应,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积累直至断裂[1] - 金属由微小晶粒堆叠而成,内部变形通过"位错"协调,反复受力时位错会单向滑动导致不可逆变形[1] - 传统高强度金属在反复弯曲时会出现"循环软化"和"应变局域化"现象,最终突然崩溃[2] 现有技术局限性 - 纳米晶强化方案虽提高强度但导致材料脆性增加[2] - 位错结构引入方案在循环应力下会出现结构粗化,损伤易集中[2] - 传统理论认为高强度与抗疲劳性能不可兼得[2] 新型结构设计突破 - 中科院团队开发往复扭转技术,实现金属材料高强度与低棘轮变形速率的统一[3] - 采用梯度位错结构设计:外层高密度位错区+中层过渡层+内部低密度区,有效分散应力[3] - 引入共格马氏体相变机制,通过原子结构转变生成亚10纳米层片阻挡位错运动[3] 技术性能指标 - 新材料强度提升2.6倍[4] - 抗循环蠕变能力比同类材料增强百倍至万倍[4] - 可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叶片、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关键部件寿命延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