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涡
icon
搜索文档
南方新一轮强降雨即将开启 核心影响区域有哪些?
央视新闻· 2025-06-17 19:36
强降雨核心影响区域 - 强降雨过程核心影响区域覆盖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贵州、广西9省区市 [3] - 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局地可达200至300毫米 [3] - 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江南西部、江汉、江淮、黄淮及广西西部将迎来强降雨 [1] 强降雨进程与强度 - 18日至21日强降雨向东扩展,湖北西部、湖南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3] - 22日后降雨减弱,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仍有雨带维持 [3] - 降雨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累计降雨量偏多 [6] 强降雨成因 - 副热带高压偏强导致冷暖气流对峙,形成持续强降雨 [4] - 暖湿气流加强后四川盆地低涡发展并东移,副热带高压北抬引导暖湿气流北上 [4] - 冷涡生成引导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形成切变线,强降雨向东扩展 [4] 次生灾害风险区域 - 广西东部、湖北北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南部、四川南部等地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 [7]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中小河流可能超警戒水位 [7]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贵州南部、云南西北部城市暴雨积涝风险高 [7] 气象干旱缓解 -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等地高温干旱将缓解 [7] - 需警惕旱涝急转情况 [7] 未来降雨趋势 - 未来十天西南地区东部到江淮地区及长江中下游沿线降雨显著偏多 [7] - 6月25日前后西南地区、江南西部和北部、江汉、江淮等地将再迎明显降水 [7]
北京拉响雷电、冰雹、大风三预警 为何总是“组团”来?
新京报· 2025-05-16 11:12
气象现象成因分析 - 冷涡系统配合水汽输送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下易形成螺旋雨带,引发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 - 5月至6月北京处于季节过渡期,下垫面回暖与高空冷空气形成"上冷下热"条件,促进冰雹形成[1] -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增强,近地面温度降低但高空冷空气持续,与湿热空气形成强烈对流导致冰雹频发[2] 强对流天气避险措施 防雷电 - 户外需远离制高点、高压设施及孤立物体,禁止使用金属物品或通讯设备[3] - 室内应关闭门窗及电器设备,避免接触导电介质[3] 防冰雹 - 需迅速进入室内或坚固遮挡物下,无遮挡时需背风蹲下保护头胸腹部[4] - 需远离玻璃制品、高压电线及易坠落物,农业需提前采取防护措施[4] - 车辆遇冰雹应安全驶入停车场,主路违停属违法行为需承担赔偿责任[4][5] 防大风 - 需停止户外活动及高空作业,禁止露天动火行为[6] - 人员车辆应避开广告牌、临时搭建物,车辆建议停入地下停车场[6] - 需提前加固门窗及室外物品[6] 天气事件影响 - 13日夜间冰雹导致北京多车受损,部分车辆违停主路引发交通拥堵[4] - 气象部门与交管部门建议行驶中遇冰雹应优先选择室内停车场避险[5]
北京冰雹、雷雨、大风为何总是“组团”来?冰雹为何总在夜间来
新京报· 2025-05-16 10:56
强对流天气成因 - 冷涡系统配合水汽输送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形成螺旋雨带,导致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 - 5月至6月北京处于季节过渡期,下垫面回暖但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上冷下热"条件促进冰雹形成[1] - 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使大气水汽含量上升,进一步提升了冰雹形成概率[1] 冰雹夜间高发机制 - 白天太阳辐射引发强烈上升气流,高空冷空气层与之碰撞形成冰雹[2] -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温度降低,但高空冷空气持续存在,与湿热空气形成强对流促使冰雹增长[2] - 云层内水滴和小颗粒物在夜间对流活动中反复抛起冲击,加速冰雹体积增大[2] 近期天气实例 - 13日夜间北京城区出现强烈冰雹天气过程[1] - 春夏季节北京频繁出现傍晚至夜间突发雷雨、冰雹的强对流现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