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子拟态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寄生线虫“作案”新机制
环球网资讯· 2025-06-20 13:40
研究成果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团队在国际期刊《New Phytologis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甜菜孢囊线虫的独特"作案"机制 [1] - 研究鉴定出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的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 [1] - 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线虫防控策略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1] 行业背景 - 植物寄生线虫是全球农业的"隐形杀手",每年造成作物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1] - 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的危害最为严重 [1] - 传统化学农药难以有效防治且会污染环境,急需探寻新防治方法 [1] 作用机制 - 线虫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具有与植物SKP1蛋白高度相似的结构域,能伪装成宿主泛素化途径组分 [3] - 效应蛋白与植物CUL蛋白结合形成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特异性降解植物关键抗病蛋白AtSRC2 [3] - AtSRC2降解导致植物根系RBOHF介导的ROS爆发能力显著降低,防御能力下降,线虫寄生效率提升 [3] 研究意义 - 首次揭示植物寄生线虫通过劫持宿主泛素化系统的独特策略 [3] - 破解"分子拟态"机制为设计精准防控装置提供可能 [3] - 为解析植物-线虫互作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