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赛迪· 2025-04-14 17: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展开,分析其发展阶段、内外驱动因素、面临风险,介绍他国经验教训,指出重点产业机遇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推动制造业国际化发展[3][4][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篇 历史演变 -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分起步期(20世纪70年代末 - 80年代末)、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均衡扩张期(2001 - 2012年)、转型升级期(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 [4] - 起步期工业制成品快速增长,一般贸易为主,对外投资拓展到制造业领域 [4] - 快速发展期以产品出口为主,形成劳动密集型代工贸易出口模式 [4] - 均衡扩张期工业制品出口增长7.1倍,制造业对外投资净额增长12.9倍 [4] - 转型升级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起点,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4] 内外双驱 - 外部因素包括逆全球化、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地缘政治风险等 [13] - 内部因素有产业升级、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 [13] 风险挑战 - 地缘变局:大国博弈带来政治风险,美国对华分层次递进式遏制 [14][17] - 蝴蝶效应:军事冲突外溢影响东道国出口投资、海上通道和全球合规环境 [17] - 市场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弱,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15][17] 政策篇 - 构建服务网络,完善金融、信息等服务体系,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 [23] - 加强谋篇布局,把握市场原则,提前布局,构建“负面清单” [23] - 扩大融合性,推进政府间合作,构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 [25] - 依托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挖掘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对接全球标准 [25] 产业篇 新能源汽车 - 机遇:全球市场需求大,兼具技术与品牌优势 [21] - 风险: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配套不完善 [21] 关键矿产 - 机遇:资源紧缺、消费市场大、逆周期并购带动 [21] - 风险:资源民族主义上升,资源国政局不稳定 [21] 动力电池 - 机遇:低碳转型、技术优势、政策支持 [21] - 挑战:合规审查力度加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21] 光伏 - 机遇:绿色转型加速,技术与产业链优势,“一带一路”带动基建 [21] - 挑战:新型贸易壁垒和海外配套金融支持不足 [21] 纺织 - 机遇:“一带一路”市场需求大,技术资本合作需求和跨境电商助力 [21] - 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慢,传统市场需求不振 [21] 经验篇 日本 - 启示:建立监测机制,鼓励企业协同国际化,完善融资制度 [20] - 教训: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制造业外迁依赖海外市场 [20] 德国 - 启示:产业政策精准引导,壮大人才队伍,鼓励国际化合作 [20] - 教训:业务转型慢,依赖外部能源,创新不足 [20] 韩国 - 启示:完善法律法规,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支援制度 [20] - 教训:忽视国际收支风险管控,企业盲目投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