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中介违规招聘

搜索文档
警惕“黑中介”坑骗劳动者(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21
劳务中介欺诈行为模式 - 劳务中介通过虚报高工价诱骗劳动者 如承诺每小时26-30元但实际仅支付16-18元[1][2] - 采用变换工作地点或用工单位的方式降低工价 如苏州承诺工价但实际安排至安徽滁州或合肥企业[1][2] - 以干满3-4个月转正为诱饵延长用工周期 但实际未履行承诺并拖欠工资[1][3] 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 - 实际工价普遍低于承诺30%-40% 如26元/小时降至16.6元/小时或30元/小时降至18元/小时[1][2] - 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现象普遍 单笔欠薪金额达3300-4500元[2][3] - 劳动者投诉后维权困难 部分案例中虽胜诉但因劳务公司账户无钱导致执行无效[3] 劳务中介盈利机制 - 通过"人头费"形式获取回扣 每介绍一人干满3个月可获得2000元报酬[5] - 从劳动者路费 体检费 住宿费中抽取回扣 体检项目存在过度收费嫌疑[5][6] - 按工时抽取提成 每个工时提取0.5元 若日工作12小时中介日收益6元[6] 网络平台监管缺失 - 招聘平台对劳务中介资质审核不严 投诉时无法提供中介有效信息[9] - 平台处理措施限于下架招聘信息 无法协助追讨欠薪或提供维权支持[9] - 劳务中介使用他人手机号注册平台账号 离职后账号仍被公司控制[9] 行业规范与政策动向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于2025年4月发布专项行动通知 重点整治劳务派遣单位拖欠工资及不依法参保行为[10] - 律师建议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固定工价 补贴等关键条款 并注意合同主体一致性[10] - 读者建议建立劳务中介白名单制度 健全投诉机制并对多次被投诉中介开展调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