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藏礼

搜索文档
打开清代设计宝匣 看达古又宜今的潮流
北京青年报· 2025-07-17 11:58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由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展品涵盖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211件文物 [14] - 展览布局分为多个单元,以清乾隆錾胎珐琅牺尊作为序曲,突出清代仿古设计的典范 [15] - 展览通过器物展示清宫仿古实践与传统文化连接,体现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感召力 [27] 核心展品分析 - **錾胎珐琅牺尊**:牛形尊体,施墨绿色珐琅,饰云气纹,鎏金工艺精湛,体现乾隆朝仿古设计的创新 [15] - **铜鎏金四轮天鸡尊**:天鸡伏卧四轮车架造型,运用"烧古""鎏金"工艺,纹饰繁复,代表乾隆极繁审美风格 [16] - **水晶凫式砚滴**:高纯度水晶雕琢,凫鸟展翅造型,材质透明轻盈,展现仿古趣味与工艺融合 [18] - **白玉双婴耳杯**:康熙年间制,采用"琥珀烫"沁色做旧技法,曾被乾隆误认为汉代器物 [19] - **万寿天常仪**:中西合璧天文仪器,鎏金支架雕"寿"字,体现乾隆时期礼器理念创新 [23] - **琳琅笥百什件**:乾隆收藏的玉器百什件,含498件玉器,涵盖新石器至清代玉器类型 [26] 仿古设计理念 - 清宫仿古源于对古代典范的向往,通过鉴藏、著述积累理论认知和样本 [18] - 康雍乾时期造办处集中全国良材名匠,实现材质间巧妙转换与精准模仿 [19] - 仿古实践贯穿"器以藏礼"观念,从崇古礼到用古器,追摹三代气象 [21][22] - 乾隆时期创新体现在中西融合,如引入欧洲玻璃配方、画珐琅原料及西洋技法 [23] 工艺与审美特征 - 珐琅工艺:錾胎与掐丝技法结合,如牺尊的云气纹动态效果 [15] - 鎏金工艺:铜鎏金天鸡尊色泽鲜亮,纹饰繁复体现极繁风格 [16] - 材质创新:水晶砚滴通透灵动,白玉杯做旧技法逼真 [18][19] - 纹饰传承:觚的矩阵保留蕉叶纹、兽面纹等经典纹饰,同时顺应时代变动 [24] 文化与社会影响 - 明清文人推动仿古器物生活化,如"百什件"设计反映宇宙观与历史观 [25][26] - 宫廷与民间工艺生态圈联动,仿古器物成为连接传统文化的载体 [27] - 展览通过器物陈列展现清代"以古为尚"的宫廷生活风尚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