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暴雨洪峰—桥涵流量计算公式
搜索文档
刘昌明:全球水循环的“中国解码者”|《 中国科学家的全球担当》
环球网资讯· 2025-10-26 12:20
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将毕生精力投入中国水循环与水资 源研究之中。他以六十余年的科学探索,推动中国水文水资源学科实现系统性跨越,在全球水安全与可 持续发展进程中刻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立足中国实践,破解水文计算世界难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水文领域对小流域暴雨径流缺乏精准的计算方法,尤其在资料稀缺地区,这一空白 为防洪减灾工作与重大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困境,刘昌明选择迎难而上,他带领 团队深入西北高原、戈壁与黄土丘陵等区域,开展了长达六年的野外观测与人工降雨实验。 在没有计算机支持的条件下,他们凭借计算尺与野外调查,创立"小流域暴雨洪峰—桥涵流量计算公 式",系统性引入降雨、地形、植被、土壤等多重影响因子,显著提升预测精度。这一方法成功应用于 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不仅节省了大量建设成本,也为全球稀缺资料地区的水文计 算提供了首个成熟的中国方案。 1995年刘昌明(左三)、傅抱璞(左二)等专家在南四湖参观100平米蒸发池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担任国际要职,推动中国引领全球水议程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交流合作是科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