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融合

搜索文档
哈尔滨: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
新华社· 2025-06-27 08:32
夏日的江风吹拂,中央大街两旁的糖槭树郁郁葱葱。傍晚时分,阳台音乐会歌声悠扬,街头艺人弹 唱《喀秋莎》,让人恍然穿越到百年前的市集。人来人往,脚下的面包石被打磨得温润光滑,见证着一 座"网红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哈尔滨人常说,"先有铁路后有城"。1898年,中东铁路的铁轨铺展至松花江畔,欧洲等地侨民迁 入,欧亚文明在此交汇。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光阴。 中央大街被视为哈尔滨的浓缩版。欧洲15至19世纪的建筑流派都可以在这条1000多米长的街道上寻 得"芳踪"。 1907年哈尔滨开埠,中央大街成为商业街。75栋欧式与仿欧式建筑中,36栋被列为保护建筑。文艺 复兴、哥特式、拜占庭式、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各种风格建筑构成一部立体的西方建 筑艺术史。 "哈尔滨的价值在于它让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平等对话,没有割裂,相交互融。"哈尔滨工业 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说,这座"露天博物馆"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华丽,更在于它用砖石 记录了一座城市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生长出独特的气质。 眼下,"尔滨"也在不断"焕新"。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兰峰说,从"冰雪出圈"到"四季长 红",哈尔滨不断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