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消费陷阱

搜索文档
中消协:一些婚介机构将婚恋服务变成“情感消费陷阱”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0:48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婚恋服务纠纷呈上升趋势,一些婚介机构将服务变成"情感消费陷阱"[1] - 行业乱象主要体现在营销行为不规范,例如使用"包成功"、"后期由男方付款"等缺乏依据的宣传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签约[1] - 服务存在缩水、货不对板问题,承诺的推荐对象和见面次数往往大打折扣[1] - 机构通过不公平格式条款导致消费者退款难,并收取高额违约金[1] 行业影响与建议 - 行业虚假和欺诈行为可能使消费者对婚恋服务敬而远之,甚至对婚姻本身产生排斥感[1] - 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服务频次、信息真实性、合同退费机制等标准并纳入监管[1] - 建议推动建立行业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以约束违规机构和从业者[1] 消费者应对策略 -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和谨慎,面对宣传噱头要敢于追问承诺依据,切勿相信口头承诺[2] - 签约前需仔细审阅合同细节,避免落入"霸王条款"[2] - 遇到侵权时应勇于向消协组织、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必要时通过司法手段维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