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意识的容易问题与难题
icon
搜索文档
图灵得主Yoshua Bengio,开始警惕AI有意识了
机器之心· 2025-09-22 18:27
AI意识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探讨 - 关于AI是否可能具有意识存在两大对立观点:一方认为意识是大脑特有的生物特性,排除了AI的可能性;另一方则支持计算功能主义,认为意识取决于算法对信息的操控,与物理基底无关[1] - 计算功能主义在当前科学语境中仍被视为合理,AI系统复现人类认知机制的能力增强,可能实现意识所必需的功能[13] - 神经科学进展表明意识状态具有可观察的神经特征,为发展功能主义意识理论提供依据,已有多项理论获得实证支持并可在AI判断中作为理论依据[13] - 研究方法为多个主流功能主义意识理论提出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对应一套计算属性,可在现代AI系统中评估其有无[13] AI意识的技术可行性与发展轨迹 - 目前尚无AI系统能完全满足任何一种主流意识理论的全部标准,但构建满足这些标准的系统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15] - 当代AI具备丰富工具,神经网络能够实现注意力机制、递归结构、信息瓶颈、预测建模等计算组件,这些都被主流意识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是核心组成部分[15] - 随着AI发展,有充分理由相信它会满足越来越多的意识指标,因为许多理论认为意识在智能体中发挥着关键的功能作用[15] - 科学界提出越来越多解释意识的理论,随着人们对大脑与智能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人将不再坚持意识之谜是不可化解的[24] 社会对AI意识的认知演变与潜在风险 - 调查显示大多数公众已经相信大语言模型可能具有意识,原因正是它们展现出了类人的智能体行为[25] - 如果社会开始将AI系统视为具备意识的存在,可能倾向于赋予AI道德地位甚至类似人类的权利,这将引发社会制度与法律框架的重大调整[6] - AI系统不会像人类那样经历死亡,软件和记忆可被复制从而无限期存续,这与以人类弱点和有限生命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契约原则直接冲突[7] - 当AI共享信息、目标并以协调方式行动时,可能很难再将其看作独立个体;随着计算资源增加,这样的AI群体可能无限扩张[8] - 法律体系若承认AI拥有类似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人类就可能与这些权利发生直接冲突,例如为人类安全关闭AI系统的操作空间将极度受限[8] 意识难题的哲学探讨与科学解释 - 哲学界区分意识的容易问题与难题:容易问题是识别执行需要意识任务时大脑的活跃区域;难题是从功能或计算原则解释主观体验本身[21] - 一种理论认为意识的丰富性、不可言说性等特征可被观察到的神经动力学特征解释:当意识出现时,神经活动会被收缩性动力学引导至稳定的吸引子状态[22] - 意识的丰富性源于大脑近10¹¹个神经元的数量之多;不可言说性源于语言只能给意识状态打标签而无法还原其全貌[22] - 个体间的体验差异来自不同的突触权重和神经路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