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
搜索文档
中疾控提示手足口病的8个常见误区
人民网· 2025-11-06 10:31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 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特征为口腔、手、脚出现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伴随低热,通常一周内可自愈。但 需警惕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酒精具有天然耐受性,75%酒精无法杀灭该病毒,因此用酒精类产品防 护无效。真正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的方式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56℃加热30分 钟,或紫外线照射。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及受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手足 口病防控核心在于"防大于治",通过勤洗手、通风、消毒、接种EV-A71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及重症 风险。尽管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不少误区,接下来将逐一澄清。 误区一: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就"终身免疫"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且不同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这意味着孩子即便感染过 其中一种病毒并痊愈,仍有可能在几个月后感染其他型别,"二刷"手足口病。 关键提示:手足口病不是"一得永逸",无论孩子是否得过,每到疾病流行季,都要做好勤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