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即服务(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搜索文档
从《纽约客》的担忧谈起:AI不是平庸的推手,而是提升了社会整体的智力水位
36氪· 2025-07-16 17:49
AI对创作行业的影响 - AI的高效内容生成能力可能引发"平庸化的革命",改变写作方式并导致语言表达和原创思维的同质化 [1] - 技术发展史上,每次颠覆性技术出现都会引发对人类心智影响的担忧,如文字、印刷术、电视和互联网 [4] - 历史上的技术悲观预言均未实现,人类在技术推动下实现了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跃迁 [5] AI的社会赋能效应 - AI弥合了知识与工具的鸿沟,将写作、绘画等稀缺能力以极低成本向全社会供给 [7] - 在多模态创作领域,AI显著降低专业绘画和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普通人通过prompt即可实现专业水准创作 [8] - AI正在将智能转化为"智力即服务"(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成为可随时调用的社会资源 [8] AI对创作生态的变革 - AI设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高位基线",整体抬高社会智力水位,可能引发积极的"审美内卷" [9] - 民间创作生态充满活力,用户通过AI工具创作的作品已超越官方版本,如网友自制的《流浪地球3》概念预告片获导演认可 [10] - 文生视频技术两年内从粗糙生成发展到以假乱真,为普通创作者提供更大空间 [10] 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 AI实现从"工具"到"伙伴"的跃迁,人与AI的关系是协作而非简单使用 [13] - 理想的人机关系是人主导合作,AI作为信息处理器提供可能性,人类负责筛选、甄别和深化 [14] - 通过调整参数如温度(temperature),AI可输出不同风格内容,人与AI的关系类似指挥与乐队 [15] 人类价值的重新定位 - 生成式AI带来价值范式转移,从"执行力"转向"判断力",人类核心竞争力转向提出"做什么"和"为什么做" [16] - 人类需保持主体性,包括独立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避免被AI支配 [15] - AI发展需在可信、可控、普惠的路标指引下,确保福祉惠及每个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