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型剪枝
icon
搜索文档
低成本下的高性能模型,是悖论还是可能?
机器之心· 2025-06-01 01:15
低成本下的高性能模型 - 用户感知的模型性能下降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逻辑减弱、错误响应增多等问题,引发对AI公司有意降低模型性能以节省成本的质疑[2] - DeepSeek-R1满血版需要四台8卡一体机支持,硬件成本高达六七百万元,部分厂商采用蒸馏版或量化至4比特参数以降低成本,导致推理能力下降[3][4] - 满血版DeepSeek-R1参数达6710亿,FP8精度需8卡A100一体机运行,但量化至4比特后性能显著降低,用户质疑服务真实性[4] - 行业测算显示,满血版DeepSeek-R1服务每月机器成本4.5亿元,按现行收费标准亏损4亿元,采用AMD芯片方案仍亏损超2亿元[4] - 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大厂采用低价免费策略,MaaS模式普遍亏损,厂商被迫通过模型蒸馏、量化等技术手段降低成本[5][6] 模型降本技术路径 - 行业普遍采用模型量化(如16位转8位)、剪枝和知识蒸馏等技术降低计算复杂度与内存占用,但可能引入误差导致输出精度下降[6] - 低成本方案中高端用户难以获取真正满血版模型,免费或低价服务多采用简化版或蒸馏版模型以平衡成本[6] - 量化通过降低权重数值精度减少硬件需求,但精度损失与性能下降形成核心矛盾[6] 行业竞争与成本压力 - 互联网大厂宣称接入相同满血版模型,但实际服务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反映成本控制策略分化[2] - 潞晨科技指出DeepSeek模型高昂成本使服务商利润空间趋零,部分厂商通过降低精度实现扭亏为盈[4] - 低价竞争环境下,厂商需持续探索非精度换性能的替代方案以维持运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