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鲜农产品采后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鲜冷链技术突破国际壁垒!江苏省农科院多维度一体化创新成果首登国际顶尖平台
扬子晚报网· 2025-05-10 20:15
核心观点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在冷链流通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相关成果通过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评估并上线其全球权威平台,标志着我国在生鲜农产品采后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驾齐驱"的跨越 [1] 颠覆性预冷技术革新 - 团队研发的雾喷真空预冷一体化系统融合预冷、抑菌、补水三大核心功能,较传统预冷设备实现预冷效率提升50%,水分流失降低70%,能耗削减15% [3] - 该系统通过精密的流体力学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打破传统预冷设备功能单一、能耗高企的技术瓶颈 [3] 绿色杀菌技术革命 - 团队采用微酸性电解水技术,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生成安全高效的杀菌溶液,有效降低蔬菜表面微生物总量超40% [6] - 该技术从根源上杜绝化学药剂残留隐患,为农产品安全保鲜开辟绿色新路径 [6] 功能包装矩阵创新 - 团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功能包装矩阵体系,包括微孔包装、抗菌包装、高透湿包装等系列功能材料 [8] - 该包装体系通过精准调控包装内微环境,使叶菜类农产品货架期延长两倍以上 [8] 智能保鲜终端突破 - 团队推出的智能光控保鲜单元基于光谱生物学原理和人工智能算法,使农产品货架期延长两倍 [10] - 该技术通过优化色素代谢途径,显著提升叶菜类农产品色泽保持度,解决零售端农产品"卖相衰减"难题 [10] 智慧冷链生态重构 - 团队融合5G与物联网技术搭建冷链物流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对冷链运输、仓储设施位置、温湿度和气体成分等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分析 [12] - 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精准预测和智能调控流通状态,推动行业从"粗放管控"迈向"智慧精准管理" [12] 行业意义 -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长期高达25%-30%,远超欧美国家(<5%),团队成果显著降低采后损耗,提升商品化率 [13] - 技术推动中国农产品采后处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规划中"减损增效"目标提供参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