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研究

搜索文档
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52
上世纪初,西夏文和汉文的双义双音对照辞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出土,被誉为"打开西夏文字之门的 金钥匙"。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像邓文韬一样的研究者拥有了更多"金钥匙",让西夏文研究 之"深"与普及之"广"成为可能。 科技的增量,让研究深一度。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崭新工具。建成西夏文献数据 库,通过虚拟现实全景、三维建模等数字技术设计虚拟场景教室……从书本到云端,从静态到活化,不 断升级迭代的技术助力研究阐释专深专精,西夏文研究迎来一系列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科技的增量,让距离近一些。对大众而言,冷门之"冷",在于专业门槛高、接触渠道少。拉近西夏学与 大众之间的距离,离不开用心"翻译"与广泛普及。"解读西夏"课程被制作成近500分钟的教学视频供全 国大学生学习,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采用人体动作捕捉等技术推出"神秘的西夏陵"大空间高沉浸体验项目 数字化时代,原本"高冷"的学问变得愈发可亲可感。 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期待更多冷门学科生生不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涌动蓬勃的青春活 力。 ...
解读西夏文字的关键参照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西夏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西夏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字形由汉字基本笔画重新组合,字义通过会意方式表达,总字数约6000个,并有楷书、草书等多种书写形式[1] - 西夏语(党项语)具有丰富的语音和语法形态,为解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1] - 20世纪初黑水城文献出土,《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解读西夏文的关键工具,这本37页的双语辞书帮助学者释读了上百种文献[1] 西夏文研究的学术价值 - 研究西夏语文之学:包括西夏文草书辨识、藏传佛教文献释读、造字规则及语音语法体系等未解之谜[2] - 还原西夏历史面貌:西夏文文献是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的首要史源,弥补汉文典籍的不足[2] - 印证中华民族交融:西夏文文献中包含《论语》《孟子》等中原文化经典译本,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2] 西夏文文献的文化价值 - 包含各民族共创的文化结晶,如《圣立义海》《新集锦合辞》《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总结西北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经验与智慧[2] - 西夏作为丝绸之路重要地段,其文献与艺术(如黑水城壁画)见证了中土与古印度等文明的交融[2][4] 西夏文研究的未来前景 - 建设国际西夏文献数据库,解决文献分散收藏的问题[4] - 开发西夏文智能识读系统,提升辨识与释读效率[4] - 运用虚拟仿真与AI修复技术,让西夏文文献焕发新生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