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凝聚体 – 微环境pH– 炎症调控

搜索文档
中国博后一作Cell论文:首次揭示pH依赖性转录凝聚体可调控炎症反应
生物世界· 2025-07-18 08:03
炎症与pH值关系 - 炎症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需根据炎症诱因和病理结果进行调节,但特定组织状态如何影响炎症反应仍知之甚少[1] - 不同组织和器官维持不同的间质pH值环境,炎症期间常受干扰,如血液pH严格控制在7.35-7.45,脓毒症中严重酸中毒与不良预后相关[1] - 淋巴结副皮质区pH在6.3-7.1之间,感染期间变得更酸,实体瘤通常表现出酸性环境,表明组织微环境酸化与炎症密切相关[1] 研究团队与发表 - 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周旭教授团队与耶鲁大学Ruslan Medzhitov教授团队合作,博士后吴中洋为第一作者[2] - 研究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标题为"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pH-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2]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发现BRD4凝聚体可作为细胞内pH传感器,以基因特异性表达方式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强度[2][5] - 酸性pH通过富含组氨酸的内在无序区破坏含BRD4和MED1的转录凝聚体[5][8] - 巨噬细胞内pH降低对调控转录凝聚体是必要且充分的,作为负反馈机制调控炎症反应[5][8] 研究具体机制 - 酸性pH调控巨噬细胞中基因特异性的炎症反应[8] - pH通过染色质重塑和转录回路控制炎症程序[8] - 细胞内pH通过富含组氨酸的内在无序区调控BRD4转录凝聚体[8] - 炎症会降低细胞内pH并破坏BRD4凝聚体作为反馈机制[8] 研究意义 - pH不仅是炎症结果,也可作为"信号开关"主动调控炎症反应过程[9] - 揭示了细胞如何通过内部生化状态反馈控制免疫激活的过程[9] - 为理解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9][10] - 转录凝聚体中存在依赖pH的开关,能实现炎症的环境依赖性控制[10] 研究人员背景 - 吴中洋博士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硕士毕业于汕头大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4] - 研究首次将"转录凝聚体-微环境pH-炎症调控"连接为一体[4] - 未来研究聚焦慢性炎症机制、表观遗传调控及生物凝聚体在疾病中的功能与干预潜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