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齐家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又萌又猛!这竟然是4000年前的“煲汤罐”
央视新闻· 2025-10-17 11:12
如何用最基础的泥土做出一只"猫头鹰"? 一起来看青海先民的答案 瞧,这里有只"猫头鹰" 这只陶罐的敛口部捏塑成圆弧面 正中穿两个圆孔,颇似两只眼睛 两眼之间堆塑着锯齿状的泥条 距今4000年前后 青海地区逐渐进入齐家文化时期 此时这里的先民进入农耕文明 他们在长期劳作时发现 正是它锋利的钩喙 头顶再来点"羽冠"特效 一张鸮面就这样诞生了 圆鼓鼓的罐身通体装饰绳纹 远观好似毛茸茸的羽毛 整个器物造型概括而传神 虽没有过多的细节雕琢 却将猫头鹰蹲踞时 警觉又略带呆萌的神态捕捉得淋漓尽致 鉴于鸮面陶罐耐火性很强的材质特点 再加上整个罐体烟熏痕迹严重 证明是被使用过的 专家们判断它可以用作烧煮的器物 而且它自带过滤功能 当用它熬煮草药或煲汤 可以从"两只眼睛"里倒出汤汁 而渣滓就被留在陶罐内 可以说,鸮面陶罐是一件 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鸟儿那么多 为何偏偏是鸮 鸮有着敏锐的双眼、强健的翅膀 钢铁般的利爪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鹰嘴 是空中的霸王 也是勇敢、速度和力量的化身 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 △ 柳湾墓地出土的齐家文化鸮面陶罐 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种植 会受到虫害和鼠害的侵袭 而鸮有着超强的捕猎能力 是田 ...
“沙塘北塬类型”确立填补宁夏史前文化关键缺环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9:33
原标题:"沙塘北塬类型"确立填补宁夏史前文化关键缺环 记者21日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单位公布的《隆德沙塘北塬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与《宁夏 海原南华山地区史前遗存考古调查报告》,首次明确建立了宁夏南部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发展序列"菜 园文化—沙塘北塬类型—齐家文化"。其中新确认的"沙塘北塬类型"作为一种过渡性考古学文化遗存, 填补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关键空白。 沙塘北塬遗址位于宁夏隆德县沙塘镇,经过精确的碳-14测年技术测定,其年代范围大致为公元前 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这一年代数据为建立文化序列提供了坚实的时间框架。 研究表明,沙塘北塬类型与菜园文化和齐家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 人介绍:"该类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既延续了菜园文化的圆腹罐、花边罐等器形,又在纹饰上发展出 篮纹与麻点纹、绳纹的组合特色。同时,与稍晚的齐家文化在陶质、纹饰及器类上高度相似。" 这种文化传承关系还体现在聚落形态和生业模式上。沙塘北塬遗址的发现,为理解齐家文化的聚落 形态和生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沙塘北塬类型的确立对宁夏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前,该地区的 龙山时期文化序列 ...
文博日历丨“羌笛何须怨杨柳” 诗中的羌笛或许长这样
央视新闻· 2025-05-22 10:31
卡约文化鹰纹骨管 - 鹰纹骨管出土于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遗址 属于青铜时代卡约文化 距今3600—2600年 [5] - 骨管用动物肢骨制成 呈中空圆柱状 表面光滑 线刻七只展翅飞翔的鹰 突出鹰的喙和羽翼特征 [7] - 鹰纹线条简练 雕刻技艺粗犷有力 反映卡约文化器物风格及先民对猛禽的崇拜 [9] 鹰纹骨管的用途争议 - 考古学家推测骨管可能是制作骨笛的半成品 因未开孔 而骨笛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吹奏乐器 [14][16] - 另有专家认为骨管可能是存放骨针的存储器 骨针代表当时生产工具的高水平制作工艺 [18][20] - 无论用途如何 骨管证明青海先民已熟练掌握骨制品加工技术 同时丰富精神世界 [21] 卡约文化背景 - 卡约文化是青铜时代西北地区主要文化形态 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遗址超1700处 分布范围最广 [24] - 文化以畜牧为主 出土大量动物骨骼和畜牧工具 陶器减少 木制品和小件青铜制品增多 [24][25] - 卡约文化与齐家文化有承继关系 分为上孙 阿哈特拉 大华中庄三个类型 核心区在青海湟中 [21][23] 卡约文化的学术价值 - 卡约文化为研究中国文化和青海地方史提供宝贵史料 并探索中国文化起源的新维度 [25] - 鹰纹骨管等文物反映古羌人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 如对鹰的图腾崇拜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