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智能体协议
icon
搜索文档
上交大推出首个AI智能体协议全面综述:从碎片化到互联互通的智能体网络
机器之心· 2025-04-30 12:23
智能智能体协议综述 核心观点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与ANP社区合作发布首个系统性的AI智能体协议综述《A Survey of AI Agent Protocols》,提出解决智能体间通信碎片化问题的框架 [2] - 当前智能体生态系统面临协议不统一的困境,类似早期互联网的通信标准分散问题,制约了互操作性和协作能力 [6] - 论文创新性提出二维分类体系,并评估了主流协议的7大关键维度,为开发者提供选择指引 [9][14] 协议分类框架 - **对象导向维度**: - 上下文导向协议:如Anthropic的MCP协议,专注智能体与外部工具/数据源的通信 [10] - 智能体间协议:如ANP、A2A协议,关注多智能体协作 [10] - **应用场景维度**: - 通用目的协议:适用于广泛场景 [13] - 领域特定协议:如LOKA用于人机交互,CrowdES用于机器人智能体交互 [13] - 覆盖主流协议包括Anthropic MCP、Google A2A、ANP、AITP、LMOS等十余种,提供提出者、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详细梳理 [12] 协议评估维度 - **效率**:评估延迟、吞吐量、资源利用率及LLM特有的token消耗成本 [14] - **可扩展性**:提出"能力协商得分"(CNS)指标,衡量节点/链接扩展性 [14] - **安全性**:分析认证模式多样性、角色访问控制粒度及上下文脱敏机制 [14] - **可靠性**:引入"自动重试计数"(ARC)等指标,检验包重传和持久连接机制 [14] - **互操作性**:评估跨系统、跨平台适应性,强调理想协议需平衡低延迟与多智能体复杂性 [14] 应用案例对比 - **MCP**:集中式架构,单一智能体依次调用工具服务器,所有通信经中央智能体 [18] - **A2A**:分布式架构,专业智能体直接通信,非中心协调器收集结果 [18] - **ANP**:跨域架构,标准化交互促进独立智能体协作,明确组织边界 [18] - **Agora**:用户中心架构,自然语言直接生成协议,三阶段处理提升专业智能体专注度 [18] 未来展望 - **短期**:开发可进化协议,将协议作为智能体的动态可学习组件 [21] - **中期**:内置协议知识至LLM参数,实现无提示兼容;探索隐私保护协议和智能体网格协议 [20][21] - **长期**:构建分层协议架构,分离低级传输与高级语义交互;发展智能体数据网络支持结构化信息交换 [22][24] - 研究集体智能涌现规律,探索协议标准化如何推动超越单个组件能力的系统级行为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