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 Involution Policy

搜索文档
中国 “反内卷” 政策的欧洲受益企业-JPM _ European Beneficiaries from China‘s Anti Involution Policy
2025-07-28 09: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欧洲周期性行业(化工、煤炭、金属、太阳能)、CEEMEA石化、欧洲化学品、金属矿业与钢铁、建筑材料与水泥[1][2] - 公司包括APPC(超配)、Kayan(中性)、Sasol(中性)、Sabic(中性)、Yansab(中性)、Rio Tinto(超配)、Glencore(超配)、Antofagasta(AFL)、Holcim(超配)、Heidelberg Cement[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化工行业 - 中国过去5年新增2800万吨乙烯产能,而全球需求仅1950万吨,导致40年来最严重行业萧条,未来5年还将新增约3000万吨产能,可能延续供应过剩至2030年代[2] - 中国行动已迫使欧洲关闭450万吨(占20%)、全球关闭1000万吨产能,但中国本土老旧产能关闭有限[2] - 2025年下半年中国计划新增5个石脑油裂解装置,2025年石脑油进口配额同比近翻倍,显示产能扩张持续[2] 金属矿业与钢铁 - 欧洲矿业股自2023年1月以来跑输MSCI欧洲指数约60%(美元计),存在显著补涨空间[2] - 中国钢铁产量自2025年5月起呈现受控放缓,但尚未出台明确减产政策[2] 建筑材料与水泥 - 中国水泥协会2025年7月1日发布文件,要求实际产能超备案的企业减产以遏制低价竞争[2] - Holcim因华新合资业务对中国敞口较高,Heidelberg Cement也有本地合资企业[2] 其他重要内容 - 太阳能多晶硅、钢铁、煤炭等单一产品行业更易受政策调控,而化工因产品种类繁多监管难度更大[2] - 若中国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高煤价,可能缩小中欧化工生产成本差距,提升欧洲竞争力[2] - 欧洲矿业股中Rio Tinto、Glencore、Antofagasta(AFL)对铁矿石、铜、煤炭的敞口最高[2] 数据引用 - 乙烯产能:中国新增2800万吨(5年) vs 全球需求1950万吨[2] - 产能关闭:欧洲450万吨(20%)、全球1000万吨[2] - 欧洲矿业股表现:跑输MSCI欧洲60%(2023年1月至今,美元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