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China Initiatives
搜索文档
全球医疗技术_中国长期展望-Global Medtech_ The Long View on China... slides and transcript from our webinar
2025-10-23 21:28
**行业与公司** [2][3] * 纪要涉及全球医疗技术行业 特别是跨国医疗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 核心研究对象为中国医疗科技市场 涵盖医院端设备如影像、诊断、骨科 以及消费端医疗科技如眼科、牙科和助听器等细分领域 [3][4]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飞利浦、西门子医疗、卡尔蔡司、史赛克、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阿尔康、士卓曼等众多跨国企业 [5][7] **核心观点与论据** [3][4][7] **中国医疗科技市场环境转变** * 中国医疗体系进入新阶段 重点转向系统效率、成本控制和本土自给自足 [3] * 早期增长驱动力包括医疗现代化、人口老龄化、全民医保覆盖等 使医疗支出在2000-2015年间实现17%的复合年增长率 2015年后仍保持8%的复合年增长率 [9][10] * 近年来政策环境转变 三大主要政策变化为"中国制造"倡议、带量采购和反腐审计 对跨国企业构成显著逆风 [3][14] **不同细分市场差异显著** * **医院端医疗科技**:跨国企业份额正被本土竞争对手侵蚀 仅在存在创新差距的高端细分市场参与 预计未来大部分终端市场年增长率将恢复至中低个位数 [4] * **消费端医疗科技**:由于当前渗透率低、主要为自费支付、私营成分高 品牌能起到壁垒作用 预计高个位数至双位数增长将持续 [4][23][24][25][26][27] * 消费端医疗科技公司中国区销售占比提升 例如卡尔蔡司从2019年的20%增至2024年的26% 士卓曼从10%增至16% [30] **跨国企业中国业务占比变化** * 对许多欧洲医疗科技公司而言 中国现在占总销售额的份额比新冠疫情前更小 [17] * 例如施乐辉中国区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7%降至2024年的4% 预计2025年约为3% 资本设备公司如飞利浦占比从13%的峰值降至10% [17] * 西门子医疗在2023/24财年中国区占比为11% 较峰值下降约300个基点 [5][7] **投资影响与公司分类** * 根据中国业务风险敞口将覆盖公司分为三类:风险类、中性类、机会类 [5][7] * 风险类包括飞利浦、西门子医疗、康乐保等 机会类包括阿尔康、卡尔蔡司、士卓曼、索诺瓦等 [5][7] **其他重要内容** [56][74][75] **本土竞争对手的全球扩张挑战** * 在西方成熟医疗体系 大多数医疗科技终端市场是稳定寡头垄断 市场份额极具粘性 规模驱动盈利能力形成护城河 [56] * 医生习惯使用熟悉产品且重视服务 新进入者难以匹配跨国企业数十年建立的服务网络和临床培训 [57][62][63] * 市场份额与利润率强相关 小公司难以分摊高昂的固定服务成本 [65] * 中国公司在其他新兴市场有更大机会 因跨国企业在这些市场也依赖分销商 提供直接服务较少 [68][69] **技术差距与创新周期** * 在医疗影像等领域 投资者可能低估了创新的复杂性和长开发周期 [74][75] * 例如光子计数CT 西门子医疗2021年推出后 通用电气预计2026年上市 飞利浦仍处于研究阶段 显示领先跨国企业间追赶亦需多年 [76] * 低液氦MRI技术 飞利浦2018年推出 西门子医疗和通用电气2025年才推出 技术差距难以在中期内被超越 [77][78] **本土竞争格局** * 政策加速了本土冠军企业的崛起 例如在医疗影像市场 联影医疗和迈瑞医疗合计占据中国影像设备市场约24%的份额 [44][45] * 在消费医疗科技领域 国际玩家仍主导不同终端市场 本土竞争尚不构成主要威胁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