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ing Power Cloudification

搜索文档
易观分析:2025年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趋势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9 23:44
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现状总览 - 国家顶层布局以“东数西算”工程为核心,在8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规划10大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多项政策构建“全国一张网”格局 [5] - 截至2024年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超280 EFLOPS(全球第二),其中智能算力90 EFLOPS占比超30%,较2019年增长近13倍(年均增速约90%) [7] - 区域协同形成东部聚焦低时延业务、西部承接后台计算的多层算力网络 [9] 发展环境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国家夯实顶层设计,地方明确智算建设目标(如上海2027年智算规模200 EFLOPS),聚焦自主创新与绿色节能 [12] - 技术层面AI芯片性能突破,液冷技术降低PUE(先进智算中心PUE≤1.2),高速互联与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算力池化调度 [17] - 产业层面生成式AI引爆需求,大模型训练/推理带动算力消耗激增,应用从互联网(占比超50%)向金融、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渗透 [19] - 商业化层面算力供给转向平台化服务与生态协同,按需租赁等模式降低中小企业门槛 [21] AI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进程 - 探索期(~2019年)聚焦数据中心与云计算,AI算力服务于基础机器学习 [29] - 市场启动期(2020-2022年)GPT3发布(千亿级参数),疫情加速线上化催生算力需求 [32] - 高速发展期(2023-2028年)2023年为“AI算力增长元年”,生成式AI推动算力需求向超大规模集群跃迁,国产化与绿色化成为主流 [34] - 应用成熟期(2029年~)算力基础设施化,“算力即服务”普及,市场寻求量子计算等创新 [34] 核心驱动因素 - 大模型迭代参数量从十亿级跃升至万亿级,中国大模型数量占全球36%,带动算力指数级需求 [35] - 政策与资本联动“东数西算”撬动超2000亿元投资,国资主导基金聚焦AI芯片与算力服务 [35] - 产业应用规模化推动互联网、金融、制造等行业智能化升级,工业与能源场景化智算需求成为新动能 [36] - 长尾算力释放通过分布式调度技术整合闲置GPU/TPU,提升设备利用率(如高校闲置节点对外服务) [37] - 云化调度技术通过容器化、弹性伸缩与标准化计费实现算力即取即用,扩大用户群体 [38] 2025年关键趋势 - 自主可控算力加速突破,先进地区明确国产化指标(如上海2027年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国产AI芯片性能逼近国际水平 [39] - 绿色算力成硬性约束,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需≤1.3,超大型智算中心以PUE≤1.2为标准,液冷技术节能30%+,新一代国产AI芯片单位算力能耗降低25% [41][42] - 跨区域算力互联深化增加国家级骨干直联点(现有26个),扩展骨干网带宽实现算力自由流动,西部富余绿色算力支援东部优化供需 [44][45] - 智算云平台“双轨并行”,综合型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降低AI研发门槛,垂直型平台聚焦特定领域适配场景化需求 [46] - LLM+知识库催生新需求,部署知识增强模型所需智算能力为基础LLM的2~3倍,推动垂直领域智算中心建设 [48] - 算力云化加速普惠,2024年智能算力服务市场增速80%,云厂商推出GPU租赁等产品,整合高校闲置节点提升全社会算力利用率 [49][50] 利益相关方建议 - 政府层面加强区域算力网络规划,推进全国统一调度平台建设,对绿色算力与自主技术研发给予资金/税收优惠,开放公共数据释放需求 [51] - 企业层面供给方打造高品质算力云平台开发行业定制化方案,需求方将算力纳入战略规划优先通过云租赁替代自建 [52] - 园区与枢纽层面打造智算产业集群配套绿色能源与高速网络,创新运营模式避免资源闲置 [53] - 生态层面联合芯片、服务器、云平台企业攻关关键技术,推进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产业联盟制定算力标准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