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igh - level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con
搜索文档
大湾区大学5年拟招生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23:11
大湾区大学设立背景与规划 - 教育部拟同意设置大湾区大学等10所本科高等学校 大湾区大学由广东省政府与东莞市政府联合举办 定位为公办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 [1] - 2018年由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等首次提出建设构想 2019年获马化腾倡议支持 2021年启动建设 松山湖校区2024年完工 [1] - 计划至2030年招生规模达10000生 远期预留5000生 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1:1 [1]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 物质科学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师资已到位 [1] - 本科招生首年不分专业 第二学年自主选择 目标培养科创型人才 已与中山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100余人 [2] - 聚焦物质科学 先进工程 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技术 理学 金融管理6大领域 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结合 [9][12] 校区建设进展 - 采用"一校两区"模式 总投资约100亿元 总占地面积2356亩 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6] - 松山湖校区占地256亩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2024年12月全面完工 侧重与大科学装置融合办学 [6][7] - 滨海湾校区占地2100亩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2025年2月开工 一期计划9月主体封顶 定位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 [6][7] 科研合作与师资建设 - 已与中国散裂中子源 鹏城实验室 华为等建立科研合作 设立3个校建科研机构及9个校内科研平台 覆盖智能计算 机器人 量子纠错等前沿领域 [12][13] - 师资96%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招聘标准强调海外科研经历与成果转化 提供全国领先待遇及6年长周期职业规划 [14][15] - 通过"大学+大科学装置+龙头企业"模式 推动教育链 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 [6][9] 战略定位与社会价值 - 办学定位为"国际水准 开放包容 湾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目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9][11] - 填补滨海湾片区高水平理工高等教育空白 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12] - 创新"学科—产业"联动机制 学科设置直接对标前沿科技与区域经济需求 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研究型大学框架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