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 Inhibitor
搜索文档
Cogent Biosciences (COGT)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22:0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Cogent Biosciences 专注于为罕见遗传驱动疾病患者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靶向疗法 其主导产品为bezuclastinib 一种针对KIT基因突变的最佳选择性KIT抑制剂[3] * 公司正在构建早期产品组合 包括针对FGFR、ERB2、PI3K和KRAS等其他靶点的潜在最佳疗法[5] 核心产品:bezuclastinib 的机制与差异化 * bezuclastinib的设计关键在于效力和选择性 旨在有效靶向KIT突变细胞并避免脱靶效应[7] * 与已获批药物avapritinib相比 bezuclastinib的关键差异在于不穿透中枢神经系统 并且高度选择性仅抑制KIT 避免了其他III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如PDGFR、CSF1R、FLT3、VEGF、KDR)的脱靶副作用[8][9][10] * 既往的KIT抑制剂多为泛III类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9][10] 疾病领域:肥大细胞增多症 * 肥大细胞增多症由KIT基因D816V点突变驱动 分为晚期和非晚期两种主要类型[11] * 晚期疾病是致死性疾病 突变肥大细胞在骨髓、脾脏、肝脏等器官聚集 显著缩短患者寿命[11] * 非晚期疾病是致残性疾病 患者寿命正常但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 症状包括皮肤问题、胃肠道症状、疼痛、疲劳以及焦虑、失眠、抑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2] * 约30%至40%的患者认为皮肤症状(发红、瘙痒、风团、皮疹)最严重 另30%至40%的患者认为疲劳最严重 其余20%至30%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疼痛等 患者还持续面临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16][17][18] 非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ummit研究) * Summit研究(非晚期患者的关键试验)在2025年7月获得阳性顶线数据 显示了药物的效力、良好的安全性 预计将在2026年向FDA提交申请并获批[4] * 与avapritinib相比 bezuclastinib在症状改善的速度、深度和幅度上均更优[22][23] * 在客观疾病指标方面 bezuclastinib治疗24周时近90%的患者达到血清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活性标志物)降低超过50%的应答 而低剂量avapritinib仅有约一半患者达到此标准[23] * 低剂量avapritinib(25毫克或50毫克)仅能提供部分症状改善(尤其在皮肤症状) 但患者很少能实现症状完全缓解 且剂量提升会受到其脱靶副作用(如水肿、认知症状、颅内出血风险)的限制[19][20][25][26] * bezuclastinib在Summit研究中可剂量升至100毫克 达到约IC90的KIT靶点抑制 且安全性特征接近安慰剂 主要安全发现是肝酶波动 但无证据表明会导致真正的肝毒性 无住院、无药物性肝损伤、无肝移植报告 所有患者肝酶均能迅速恢复基线 另一靶向效应是可能长出白色头发 但可通过美容方式解决[28][29][30][31] 晚期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PEX研究) * APEX研究(晚期患者的关键试验)预计将在2025年底读出顶线数据[45] * 在晚期疾病中 avapritinib使用200毫克(约IC90剂量)虽能有效清除突变肥大细胞 但导致超过5%的致命不良事件率 约80%患者出现眶周和周围水肿 约40%出现显著认知副作用 约25%出现III-IV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 并有超过20例颅内出血确认病例[37][38][39] * bezuclastinib若能在APEX研究中匹配avapritinib的效力 同时避免其高毒性特征(低III-IV级血液毒性、极少认知副作用、低水肿率、无致命不良事件) 将具备强大的商业潜力[39] * 约75%的晚期患者伴有相关血液肿瘤(SM-AHN) 由于avapritinib的高血液毒性 难以与AHN定向疗法(如阿扎胞苷、鲁索替尼)联用[40][41] * bezuclastinib的低血液毒性特征可能开启与AHN定向疗法联用的可能性 公司正在APEX研究之外进行一个允许联用药物的队列研究[41][42] 胃肠道间质瘤(PEAK研究) * PEAK研究(GIST患者的关键试验)预计将在2025年底读出顶线数据[54][55] * 公司策略不同:bezuclastinib与舒尼替尼联合用于二线治疗 而非单药治疗[46][47] * 科学依据:伊马替尼治疗后进展的GIST患者通常出现KIT外显子13/14和/或17/18突变 目前无单药能有效覆盖所有突变 舒尼替尼对13/14突变有效 bezuclastinib对17/18突变有效[47][48][49] * 既往avapritinib和瑞派替尼的III期试验失败 原因在于新药与对照药各自覆盖部分突变 导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似[48] * bezuclastinib的选择性使其能与舒尼替尼联合 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特征与舒尼替尼单药相比未显著恶化 但可覆盖所有已知KIT继发耐药突变[49][50][51][52] * 对于转移性癌症患者 与延长生存期相比 白色头发等 cosmetic 效应是可以接受的[53] * 将联合疗法推向前线治疗 against 伊马替尼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因对照组PFS可能长达30个月以上 需要超过1000名患者和多年时间[56][57] 其他重要信息 * 诊断挑战:非晚期肥大细胞增多症存在大量未确诊患者 诊断过程漫长且复杂[14][15] * 治疗监测:使用KIT抑制剂时 监测疾病指标(如类胰蛋白酶)是合理的 对于avapritinib 需要持续监测血小板计数以防出血风险 对于bezuclastinib 建议在治疗初期几个周期监测肝功 但绝大多数患者(超过95%)可长期用药而无问题[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