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olicy Dividend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红利收实效 创投市场添暖意
证券时报· 2025-07-05 01:13
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机构LP出资规模同比激增50% [1] - 投融资规模降幅显著收窄 [1] - IPO退出项目数量增幅超20% [1] - 多项核心指标集体反弹 标志创投市场走向复苏周期 [1] 政策驱动因素 - 2024年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及2025年初国办1号文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1] - 5月七部门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直指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 [1] - 政策强化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红利逐步转化为市场实效 [1] 投资端动态 - AI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崛起 催生硬科技投资新风口 [2] - 优质项目竞争加剧 机构尽调频次明显增加 [2] - 市场信心修复态势明确 [2] 资金端特征 - 国家大基金三期斥资近2000亿元设立三只股权基金 [2] - 银行AIC基金集中备案出资 保险与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加速布局 [2] - 国资/产业资本主导基金及垂直领域专业基金募资进程显著提速 [2] 退出端改善 -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高涨 [2] - 并购重组案例量增质升 [2] - S基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2] - 二级市场估值修复与退出预期改善是募资投资回暖的核心逻辑 [2] 行业未来挑战 - 市场化资金投资情绪有待进一步激活 [3] - 长线资金入市规模需持续扩大 [3] - IPO退出通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3] - 需实现"募投管退"全链条良性循环才能释放投资动能 [3]
转债市场走牛背后的逻辑与挑战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5:41
转债市场表现 - 中证转债指数盘中攀升至44149点,刷新2015年6月25日以来新高 [1] -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中证转债指数累计上涨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阶段 [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供需失衡与资金配置需求共同推动转债市场走牛 [1] - 资本市场定位提升与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为转债市场注入强心剂 [1] - 转债作为"股债双栖"品种,既可分享权益市场上涨收益,又能通过债底属性提供安全垫 [1] - 2024年下半年以来,转债市场存量规模由8700亿元以上缩减至6800亿元以下 [1] - 险资、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配置需求激增,"资产荒"背景下,转债稀缺性价值显现 [1] - 2024年转债市场迎来"下修潮",下修转股价提升转股价值并加速强赎进程 [1] 转债估值现状 - 可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中位数接近30%,部分转债转股溢价率超过100% [2] - 高估值状态源于供需失衡与资金驱动,但稀缺性并非决定性因素 [2] - 存量规模锐减短期内刺激估值和价格抬升,但权益极度弱势阶段可能抑制配置需求 [2] - 中证转债指数走高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已通过转债ETF"落袋为安" [2] 市场风险提示 - 转债市场持续走牛使得强赎条款更易触发,投资者可能面临强制转股或低价赎回风险 [2] - 转债价格与转股价值偏离度较大时,强赎可能引发价格大跌 [2] - 机构资金增配与供给收缩背景下,转债估值压缩空间有限 [3] - 投资者需关注强赎条款触发进度并做好仓位管理 [3] - 优选信用资质良好标的,规避评级下调风险 [3] - 弱资质转债仍需谨慎看待,尽管今年以来退市数量较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