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iff de - escalation

搜索文档
中国 4 月数据显示经济失衡持续,关税缓和缓解短期增长下行压力
2025-05-22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中国整体经济,涵盖工业生产、零售、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济整体情况**:4月经济活动数据表现不一,各经济部门间持续失衡,生产端表现稳定但需求端有所放缓,通缩压力持续,房地产投资仍是拖累因素;关税降级缓解近期增长下行压力,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放缓但不会崩溃,全年GDP增长4.8% [1][3][12][13] - **生产端情况** - **工业生产**:4月工业生产指数(IP)符合摩根大通预期,同比增长6.1%,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后增长0.3%;部分行业增长稳定,如通用设备制造、通信等电子设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生产、工业机器人生产等,但电力生产、集成电路生产等增速有所放缓 [1][6] - **服务业生产**: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较3月的6.3%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强调信息传输、信息技术和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金融服务等行业活动表现良好 [7] - **需求端情况** - **出口**:4月商品贸易报告显示出口有所放缓,对美发货量因关税上调而减少,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后下降2.6%;不过中国对非美国市场的出口保持稳定 [2][12] - **零售销售**:4月零售销售低于预期,同比增长5.1%,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后下降0.9%;汽车销售波动较大,政策支持领域外的行业增长普遍疲软;部分产品销售受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影响增长强劲,如家电、通讯产品等 [2][3][8] - **固定资产投资(FAI)**:1 - 4月固定资产投资略低于预期,同比增长4.0%,4月同比增长3.6%;制造业投资表现突出,4月同比增长8.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稳定,4月同比增长5.8%,房地产投资仍是整体投资的主要拖累,4月同比下降11.3% [3][8] - **劳动力市场情况**: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微降至5.1% [5] - **房地产市场情况**:4月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均下降,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也均下跌,新房开工量依然疲软 [11] - **政策及影响** - **关税政策**:5月10 - 11日日内瓦会谈在关税削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双边关税税率降低91个百分点,缓解了中国的外部压力,高频跟踪显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过去两周部分恢复 [13] - **财政政策**:虽取消额外财政刺激计划,但促增长措施将继续推出,5月前两周超长期国债发行增至4220亿元,有助于支持特定活动 [13] - **货币政策**:5月进行了降息和降准,这些政策措施支持二季度增长放缓但不崩溃的观点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兴市场主权研究评级体系**:摩根大通对新兴市场主权研究采用发行人投资组合权重评级,包括增持、市场权重、减持,还有未评级(NR)和未覆盖(NC)情况;评级基于发行人基本面、市场技术面和证券相对价值等因素 [50] - **新兴市场主权研究评级分布**:截至2025年4月5日,全球主权研究范围内,增持占8%,市场权重占82%,减持占11%;投资银行客户中,增持占80%,市场权重占50%,减持占86% [51] - **各地区法律实体及监管情况**:详细介绍了摩根大通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实体、监管机构及相关业务规定 [66][67][69] - **其他披露信息**:包括摩根大通的营销名称、研究相关的各种免责声明、合规要求、数据使用限制等内容 [58][88][89]
摩根士丹利:中美将开启贸易谈判;我们预计关税将逐步缓和
摩根· 2025-05-08 0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将启动贸易谈判并逐步降低关税,但难以达成持久解决方案 [2] - 预计美国对中国的有效关税将从当前的107%降至45% [2] - 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的5.4%降至2025年四季度的3.7% [3] - 二季度关税影响最大,GDP同比将下降1个百分点,降至4.5%以下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美贸易谈判 -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 - 12日在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会面,这是对美国高级官员近期关税政策调整讨论的回应,也是今年美国加征关税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 [1] 关税调整预期 - 预计美国将分阶段降低对中国的贸易加权关税,有效关税将从当前的107%降至年底的45%(2025年前为11%加上互惠关税豁免) [2] 中国GDP预测 - 由于关税影响和中国的刺激措施,预计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的5.4%降至2025年四季度的3.7% [3] - 二季度关税影响最大,GDP同比将下降1个百分点,降至4.5%以下 [3]
摩根士丹利:投资者报告-政治局因关税冲击调整政策
摩根· 2025-04-29 10: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刺激政策,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适时降准降息等,但房地产刺激仍谨慎[3] - 2季度起经济增长将放缓,实际GDP同比增速低于4.5%,通缩压力持续存在[4][7] -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造成冲击,对美集装箱吞吐量下降,家庭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情绪转弱[8][12][16]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内启动贸易谈判,有望缓解关税升级态势[21] - 中国对美出口难以被轻易替代,美国加征关税也会对自身造成冲击[26][29] - 亚洲经济体难以与中国脱钩,限制对华投资对东盟经济体更具挑战性[35][38] - 政策刺激方面,将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实施适度货币宽松,推出生育补贴等,若经济和社会形势恶化可能提前出台更多刺激措施[40][41] - 财政宽松已提前发力,2025年政府债券额度使用进度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大部分地方债务置换再融资债券已发行[44][46] - “5R”再通胀战略进展缓慢且不均衡,各方面政策措施有预期目标和最佳情景[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治局会议政策 - 政策立场上,高层承诺“统筹国内政策并应对挑战”,首次敦促加快现有政策实施,加快政府债券发行,适时降准降息[3] - 具体措施包括给予出口企业失业保险返还,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增加消费贸易项目资金支持并扩大范围,同时要求做好最坏情况准备并制定应急预案[3] - 房地产市场刺激仍谨慎,消化库存困难;商业环境有市场开放和监管放松的初步迹象[3] 经济增长与通缩 - 2季度起经济增长放缓,2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低于4.5%[4] - 通缩压力持续,2023年2季度至2026年4季度预计有15个季度面临通缩[6][7] 出口情况 - 美国加征关税使中国对美集装箱吞吐量下降,4月第一周中国对美海运集装箱预订量环比下降64%[8][11] - 中国对美出口运费大幅下降,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各航线自4月4日以来下跌[10][11] 消费与房地产市场 - 美加征关税使家庭对就业和薪资担忧增加,消费情绪转弱,汽车和在线家电销售增长放缓[12][15] - 房地产市场情绪降温,更多家庭预期房价下跌,有卖房计划的家庭增多,二手房销售季节性放缓[16][18] 关税谈判与调整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内启动贸易谈判,有望缓解关税升级态势,中国可能暂停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125%报复性关税[21][23] - 美国对中国出口加权平均关税有望降低,贸易加权关税上调幅度将降至34%[22] 出口替代与影响 - 约40%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弹性较低,难以被轻易替代,中国进出口复杂度具有独特优势[27][28] - 美国加征关税也会对自身造成冲击,2018年加征关税后美国家电消费需求持续疲软[29][31] 亚洲经济与中国关系 - 亚洲经济体难以与中国脱钩,限制对华投资对东盟经济体更具挑战性,因区域内贸易和制造业联系紧密[35][38] 政策刺激预期 - 2季度政策前置,包括给予出口企业失业保险返还,央行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和科技投资,可能更果断地政府购买住房库存[40] - 下半年可能推出1 - 1.5万亿元补充财政方案,扩大以旧换新补贴额度,进一步支持服务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和科技投资支持[40] - 若经济和社会形势恶化,可能提前出台更多刺激措施[41] 财政宽松情况 - 财政宽松已提前发力,2025年政府债券额度已使用36%,高于过去五年平均的20%[44] - 2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再融资债券中,75%已发行[46] “5R”再通胀战略 - 再通胀方面,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扩大1.4个百分点,年底前可能再降政策利率25个基点和降准25 - 50个基点;最佳情景是未来两年实施10万亿元以消费为重点的财政方案,采取更有意义的货币宽松措施降低实际利率[49] - 再平衡方面,扩大消费补贴计划(300亿元),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公务员加薪,控制部分行业新增产能;最佳情景是大幅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释放居民储蓄用于消费,启动“结构改革2.0”消除低效产能[49] - 重组方面,实施5年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100万套城市更新现金安置,扩大政府债券用于住房库存回购,住房回购计划500亿元,全国降低首付比例至最低水平,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最佳情景是中央政府或准财政提供3 - 4万亿元资金帮助消化住房库存,出台全国性住房需求宽松措施,制定全面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解决方案[49] - 改革方面,可能进行适度的股市和财政改革,习近平主席与民营企业举行座谈会,遏制对民营企业的严厉行动;最佳情景是进行国企改革提高公共部门生产率,进行财政改革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明确结束自2021年以来的监管调整[49] - 重新激活方面,设立新的互换和再贷款工具支持股市,启动以“九点指导方针”促进投资回报的股市改革;最佳情景是加大力度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服务部门[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