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搜索文档
香山帮携“苏园”亮相国家会议中心
江南时报· 2025-10-20 23:43
项目概况与核心成就 - 全球妇女峰会期间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示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苏园"项目成为全场焦点[1] - 项目由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会员单位设计施工,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为核心,融合千年苏式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技术[1] - 项目获得各国嘉宾一致好评,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1] 设计理念与工艺特色 - 设计以"山水林园,大美中国"为理念,构建"一卷三景"格局,"一卷"以碧水为中心勾勒山水长卷,"三景"通过"有凤来仪""高山流水""国色天香"主题营造步移景异体验[1] -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春秋时期,集木作、水作、石作等"八大作"工种于一体[1] - 项目由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薛林根及其子薛东领衔,集结顾建明、张福康等多位匠师及传承人,历时两年以传统工艺手工打造[1] 技术创新与现代应用 - 作为屋顶花园项目,通过采用轻质种植土、架空铺装、多层防水系统、智能根灌与温控设备等技术手段,成功实现传统园林在现代建筑顶部的完美落地[2] - 项目彰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力,解决了结构荷载、防水排水、植物选型等挑战[2] 文化价值与行业意义 - "苏园"是一座浓缩的"非遗博物馆",地面采用古法御窑金砖,石桥栏杆采用金山石雕,室内明式红木家具及苏绣宫灯均由非遗传承人打造[2] - 项目是对香山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证明了传统建筑技艺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2] - 项目充分展示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当代环境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体现了协会会员在古典园林营造领域的深厚积淀[2]
以自然为基底,东方意境在园林里流淌
人民日报· 2025-06-21 18:32
中国园林历史发展 - 商周时期出现"囿"的形式,春秋战国至秦汉演变为"苑囿"并融入更多造景元素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和私家园林兴起,明清时期达到艺术巅峰 [1] - 明清时期《园冶》《长物志》等著作标志着中国园林艺术理论成熟 [1] 园林艺术核心要素 - 叠山理水是核心内容,通过选石掇山营造峰岭奇峭、丘壑清幽的意境 [1] - 水景呈现形态多样,包括明镜水面和潺潺流水,形成灵动空间 [1] - 建筑如轩榭廊亭等是点睛之笔,通过借景框景手法拓展空间意境 [1] 园林文化内涵 - 楹联体现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思,如苏州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等名联 [2] - 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作模式,与西方几何对称布局形成对比 [2] - 通过蜿蜒小径、错落亭台构建含蓄东方意境,体现"不全之全"的美学智慧 [2] 园林现代发展 - 现代人用混凝土模仿太湖石、数字投影技术融入水景等创新手法 [3] - 将传统"借景"手法转化为对城市山海的框取,体现对"慢生活"的回归 [3] - 在快节奏时代仍保持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延续"诗意栖居"的渴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