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科技
搜索文档
Trump Media Stock (DJT) - Three Issues Put It On Thin Ice
Forbes· 2025-11-18 07:35
公司财务表现与战略转变 - 2024年合并以来,公司季度营收低且无增长,而运营费用规模更大且持续增加,导致盈利状况不佳 [2] -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财务战略发生显著转变,从持有现金、不借款转向发行10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并购买大量加密货币及其他投资 [4][5] - 新发行的债券结构特殊,一年后即进入可转换或偿还阶段,且公司必须持有价值1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投资和现金作为债券潜在偿还的抵押品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等价物等资产总计31.065亿美元,债务为9.50769亿美元,其中3.358388亿美元受限现金作为债务抵押 [9] - 可转换票据有效年利率为4.80%,公司已交付10亿美元抵押品,其中包含4.87亿美元比特币,但因证券和比特币价格下跌,抵押品价值降至9.69亿美元 [9] 股价表现与市场比较 - 与其他通过SPAC合并且财务状况相似的公司相比,其股价已大幅跌破10美元(SPAC合并前常规股价),但特朗普媒体股价虽从高点回落,仍维持在10美元上方 [3] - 若股价跌破10美元将引发担忧,因公司战略转向高杠杆、加密货币及未具名投资的高风险路径,可能与现有股东对“特朗普媒体”的认知和预期不符 [8] - 许多SPAC合并公司股价跌破1美元的最低上市要求,导致2024年约有500家公司进行合股以维持上市地位,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因此加强了规则 [7] 品牌支撑与股东基础 - 特朗普总统的品牌名称为公司股价提供了支撑,使其在营收零增长且业绩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仍远高于10美元 [9] - 然而,特朗普的品牌影响力似乎在减弱,部分共和党人开始公开质疑其言行,其负面民调数据也开始恶化 [10] - 股价下跌可视为支持者基础缩水的衡量指标,从民调数据看,特朗普 approval rating 从1月就职时的52%降至11月17日的41% [10][14] 近期风险与市场反应 - 本月的抛售源于三方面:第三季度财报、新债务结构以及风险加剧,其中加密货币和未具名投资已出现贬值,同时可转换票据债务因利息累积而增加 [4][5][6] - 政治风向转变、第三季度披露的巨额债务及网络货币投资(于11月7日报告),共同加剧了近期的股价下跌 [10][12]
比肩顶级风投,手握国家命脉!这个投资了阿里巴巴、京东、比亚迪的淡马锡,国资能“抄作业”吗?
搜狐财经· 2025-09-04 08:35
公司概况与定位 - 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 成立于1974年 从管理国内资产起步发展为全球投资巨头[2] - 净投资组合价值从初始3.54亿新元增长至2025年4340亿新元 20年期股东回报率达7%[2] - 公司定位为秉承商业原则运作的全球性投资公司 兼具服务国家长期战略与追求市场回报的双重使命[2] 历史发展与角色演变 - 诞生于新加坡独立后发展关键期 1974年财政部将政府持有的商业资产统一划转至淡马锡以实现政企分离[8] - 初期担任经济发展"助推器"角色 聚焦基础设施、金融、运输等关键领域国有企业股权管理[10] - 21世纪转型为全球投资者 显著增加海外投资比例 实现投资组合国际化与多元化[10] 资本结构与融资模式 - 资本来源为国家赋予初始资产3.54亿新元 依靠自身投资收益滚动发展而非财政拨款[12][13] - 通过主动资产组合管理实现资金腾挪 2024财年投资260亿新元同时撤资330亿新元[15] - 自2005年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融资 拥有AAA/Aaa信用评级 债务融资成本低廉[15] 治理架构与决策机制 - 采用"所有者—董事会—执行层"三层治理架构 政府不参与日常经营决策[21][22] - 董事会成员来自政界、商界和学界多元背景 对重大投资决策拥有最终决定权[22] - 受新加坡宪法第五附表机构监管 总统对特定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25] 投资策略与组合分布 - 地域分布呈现"全球配置 亚洲锚定 新加坡根基"格局:新加坡占27% 中国18% 印度8% 美洲24% 欧洲中东非洲12%[27][31] - 行业分布:金融服务21% 交通与工业22% 电信媒体与科技18% 消费与房地产15% 生命科学与农业食品9%[32] - 采用"20/60/20"动态配置策略:20%高增长型投资 60%稳定回报型投资 20%抗波动资产[36][39] 重点持股与资产配置 - 前12大持股包括英伟达(市值3549.5亿新元)、亚马逊(2706.4亿新元)、腾讯(789.1亿新元)等全球龙头企业[33] - 持有星展银行28%股权(市值132.2亿新元)等新加坡本土核心资产[33] - 通过直接投资龙头企业和间接投资基金双管齐下 组合兼具韧性与进攻性[32][35] 产业布局与战略影响 - 在新加坡本地推动产业整合重组 如打造凯德集团为区域领先不动产公司[50] - 在区域层面充当跨国并购推手 如促成GlobalFoundries收购特许半导体[52] - 通过资本配置影响东南亚数字经济格局 投资阿里巴巴、腾讯、Grab等区域龙头企业[55] 创新领域布局 - 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创立淡马锡人工智能实验室 投资英伟达、商汤科技及硅谷AI初创企业[62] - 生物科技领域:组合占比9%且持续提高 投资BioNTech、Manipal Health等企业[64] - 碳中和领域:设立生态食品基金和能源转型基金 投资可再生能源和碳捕获项目[64] 发展模式启示 - 实现政资分开与专业治理 政府通过资本平台间接引导而非直接干预企业经营[74][77] - 坚持市场化激励体系 薪酬与长期业绩挂钩并设置奖金递延和追索机制[15][80] - 建立容错机制与透明沟通 对投资失败项目及时止损并公开说明原因[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