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 Editing

搜索文档
Cell子刊:诺奖团队揭开CRISPR基因编辑效率之谜
生物世界· 2025-04-27 16:20
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研究 核心观点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差异的核心机制在于PAM识别与DNA解旋的平衡,高效的编辑依赖于优化的两步靶标捕获过程[2] - 研究颠覆了"PAM越宽松越好"的传统认知,提出特异性与效率的精准平衡是关键[14] - 未来基因编辑工具应构建多样化的"PAM工具箱",而非追求万能工具[14] Cas9的"两步走"策略 - Cas9通过两步精准定位DNA靶点:PAM识别(如NGG序列)和DNA解旋形成R-loop结构[6] - 野生型Cas9采用"快而松"策略:快速扫描非目标位点后迅速释放,找到正确靶点后高效解旋[6] 宽松版Cas9的缺陷 - SpRY等PAM-relaxed Cas9变体可识别几乎所有PAM序列,但存在严重效率问题[8] - SpRY与非目标DNA结合过紧,在错误位点反复停留,解旋效率仅为野生型的1/3[9] - 存在竞争时SpRY编辑效率暴跌200倍,而野生型几乎不受影响[9] - 单分子追踪显示SpRY在靶点处频繁解旋失败,源于过强的初始结合力导致能量屏障升高[10] 基因编辑器优化法则 - 弱化非特异性结合避免被无效位点困住[12] - 通过设计突变加速靶点解旋,降低DNA解旋能量壁垒[12] - 在PAM识别与解旋速度间寻找最佳平衡点[12] - 实验验证:靶点旁引入"DNA气泡"可使SpRY效率恢复至野生型水平[12]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智能扫描"工具,在扩展靶点范围的同时保持高速搜索[17] - 优化古细菌来源的IscB/TnpB等新型编辑器[17] - 推动遗传病治疗、作物改良等应用场景的安全高效编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