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Conversion

搜索文档
师从诺奖得主David Baker,杨为博士全职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聚焦于从头设计蛋白质药物
生物世界· 2025-07-04 18:05
杨为博士职业背景与研究领域 - 杨为博士于201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专家来鲁华教授[2] - 2019-2025年在华盛顿大学蛋白质设计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Baker教授[2] - 专注于开发全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计算设计方法,应用于免疫调控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2] 蛋白质药物设计课题组研究方向 - 结合最新蛋白质计算设计方法前沿,形成算法开发-高通量验证-迭代优化闭环[3] - 开发全新药用蛋白质设计方法及验证平台,为蛋白质药物开发提供技术支撑[3] - 设计高选择性生物大分子用于癌症免疫治疗,提高靶向性并降低系统毒性[3] 癌症免疫治疗靶点研究 - CTLA-4、PD-1、LAG3、PD-L1等抑制性受体及IL2-R、IL10-R、TGFbRII等细胞因子受体是重要治疗靶点[10] - 免疫调控网络复杂性和联合疗法需求推动对多靶点高亲和力蛋白质结合剂的开发[10] - 含免疫球蛋白折叠结构的靶点因表面凸起特性,传统方法难以设计有效结合剂[10] 5HCS支架技术创新 - 开发专门针对凸面免疫球蛋白折叠靶点的5螺旋凹面支架(5HCS)[11][12] - 成功设计靶向TGFβRII、CTLA-4和PD-L1的结合剂,亲和力达低纳摩尔至皮摩尔级[11] - 晶体结构显示TGFβRII和CTLA-4结合剂与设计模型高度吻合,具备治疗应用潜力[11] 代表性研究成果 -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靶向免疫调节受体的高亲和力结合剂设计研究(2025)[5][19] - 开发能特异性结合TGFβRII、CTLA-4和PD-L1的5HCS结合剂[13][15][18] - 前期在Comput Struct Biotechnol J等期刊发表蛋白质界面螺旋结合位点发现等基础研究[19]
卓越商企服务(6989.HK):以卓越治理书写物管企业ESG标杆范本
格隆汇· 2025-07-04 18:05
公司荣誉与ESG成就 - 卓越商企服务荣获"ESG公司治理卓越企业"奖项,体现其在公司治理领域的突出表现[1] - 该荣誉是对公司长期ESG实践和治理成果的双重认可,反映其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3] - ESG投入为公司带来价值成长新机遇,契合全球ESG投资浪潮趋势[3] 公司治理体系亮点 - 构建了涵盖董事会、ESG委员会等五大机构的权责分明治理架构,保障战略执行与决策高效性[5] - 通过《不可碰触的10条红线》等反腐制度强化合规风控,建立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5] - 数字化管理赋能显著:E+FM平台和卓品业务商城实现客户服务全流程线上化,提升运营效率20%以上[6] ESG战略与行业机遇 - 全球ESG投资规模预计从2022年30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50万亿美元,增幅达70%,中国市场新增数千亿ESG资金流入[7] - 公司制定低碳环保管理规范,聚焦能源/废弃物/气候变化应对,并建立动态ESG议题评估机制[8] - 未来三大发展方向:治理体系与业务战略协同、数字化低碳生态建设、可持续社区赋能模式扩展[8] 市场定位与价值前景 - 外资机构对ESG领先企业的青睐将推动公司价值重估,当前治理透明度已获资本市场认可[7][9] - 物管行业示范效应显著,公司通过稳健经营和股东回报创造双重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9]
美4月CPI意外降温,美股涨跌不一,英伟达因芯片出口大涨
搜狐财经· 2025-07-04 18:05
美国4月CPI数据 - 4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3%,为2021年2月以来最小涨幅,低于市场预期的2.4%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2.8%,与市场预期持平 [3] 美股市场反应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纳指涨1.24%,道指跌0.39%,标普500指数涨0.61% [1] - 英伟达股价大涨5.61%,因公司宣布将向沙特出口1.8万块顶级人工智能芯片 [3] 其他市场反应 - 现货黄金价格小幅走高,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走低 [4] - 市场预计美联储6月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的可能性为91.7%,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8.3% [4] - 市场对2025年降息的预期:降息25/50/75/100个基点的可能性分别为19.2%/37.4%/30.3%/9% [4] 未来通胀影响因素 - 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在未来数月推高通胀,传导作用或在6月和7月显现 [4] - 企业提前库存可能延迟价格传导,但零售商最终将提高价格 [4] - 美国政府推进的财政刺激措施也将影响CPI走向 [4]
日本银发经济,涌现出哪些一骑绝尘的大品牌?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日本银发经济案例研究 - 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所有企业均需调整策略适应银发经济 包括儿童服装企业需调研祖辈购买需求[2] - 食品行业集中解决老年人需求 典型案例为养乐多Y1000助眠产品热销[2][5] - 酒类企业三得利拓展健康食品与营养品研发 味之素推出大量老年向商品[5][7] 银发经济本质特征 - 不存在独立"银发赛道" 企业需在原有商品基础上进行适老化微创新[8][9] - 人口结构变化要求商家同步创新 中国市场的老龄化趋势需提前布局[10] 日本消费经验本土化 - 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可通过方法论拆解应用于中国 涵盖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11][12] - 头部企业案例包括萨莉亚/明治食品等 其爆款打造策略具有直接参考价值[11]
200亿,大学老师辞职卖鱼丸,又去IPO了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公司发展历程 - 安井食品于2001年由前大学教师刘鸣鸣创立,最初以速冻鱼丸、馒头等产品切入市场,避开三全、思念主导的汤圆水饺赛道,选择细分品类和下沉渠道 [7] - 2007年抓住火锅餐饮风口,主攻标准化火锅料产品,采用"一县一商"经销商策略,与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合作实现规模弯道超车 [9] -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年营收34.84亿元,2024年营收达151.27亿元,净利润从2.02亿元增长至14.85亿元,8年间业绩实现质的飞跃 [3] - 2018年提前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收购新宏业、新柳伍等企业切入小龙虾、酸菜鱼等品类 [9] - 2024年7月在香港上市,成为厦门第二家"A+H"上市公司,首日市值约200亿港元 [3]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速冻食品企业,市场份额6.6%,在速冻调制食品细分市场以13.8%的份额排名第一,是第二名五倍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7%至151.27亿元,但净利润仅微增0.46%至14.8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至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01%至3.95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13]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31.4%逐年下滑至7.7%,净利润增速从61.44%骤降至0.47% [13] 竞争环境与战略调整 - 面临新品牌涌入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鱼糜、肉制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挤压利润空间 [14] - 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公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 [14] - 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销售渠道(电商、连锁餐饮合作)、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应对挑战 [14] - 计划将港股募集资金重点投入东南亚市场拓展,瞄准印尼、马来西亚等火锅需求旺盛地区 [15] 厦门企业IPO动态 - 2024年以来厦门企业掀起港股上市潮,包括燕之屋(国内首家燕窝上市公司)、吉宏股份(厦门首家"A+H"企业)、容大科技等 [17] - 目前厦门已有超20家港股上市公司,如美图公司、建发系企业、青瓷游戏等 [17] - 多家厦门企业正在冲刺港股IPO,包括白鸽在线(数字科技)、海辰储能(估值300亿元)、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片龙头)等 [18] - 厦门正布局人工智能、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19]
消费赛道未来只有两端有好机会
创业家· 2025-07-04 18:05
消费赛道投资机会 - 未来消费行业只有两端存在好机会:最高端市场和超高性价比市场 [1] - 最高端市场将持续存在商机 因其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1] - 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面向大众市场 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 - 处于中间价位的腰部品牌将面临巨大挑战 [1] 消费行业培训课程 - 黑马营推出"消费重构精选课" 聚焦中日消费领域 [3] - 课程汇聚中日消费领域顶尖实战派导师 [3] - 邀请日本消费专家包括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教父" [3] - 课程内容涵盖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及中国本土化路径 [3] - 课程时长3天 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 [3]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 [4] - 课程时间8月7日-8月9日 地点上海 [4]
踩坑教科书!洗衣机阀王宏昌科技的转型“乐子”
市值风云· 2025-07-04 18:02
公司投资动态 - 宏昌科技拟增资1500万元投资广东良质关节科技,持股比例增至30%,并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宏昌出资700万元持股70%)[3] - 良质关节成立于2024年9月,主营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及关节模组,已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4] - 良质关节2025年前4月营收87.54万元,净利润亏损25.55万元,但该投资使宏昌科技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20%[5][6]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主营家电零部件,产品包括电磁阀(占比57.31%)、模块化组件(38.47%)、水位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洗衣机(70%)和智能马桶(30%)[9][10] - 洗衣机进水阀市占率达65.3%,客户集中度高,海尔(46.93%)和美的(17.68%)合计贡献超60%营收[11][13][14] - 2024年营收10.3亿元,2019-2024年CAGR为15.2%,但2024年扣非净利润3897万元较2019年腰斩[9][22][25] 财务表现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19年水平降至2025Q1的14.7%,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19][25]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23.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6.1%,扣非净利润下降36.3%[21][27] - 实控人陆宝宏家族合计持股67.85%,股权结构集中[8] 汽车零部件布局 - 2023年切入汽车零部件领域,获零跑汽车多个项目定点,产品主要为内饰件[28] - 可转债募资推进电子水泵及注塑件项目,规划产能250万件电子水泵(30%用于汽车)和750万件注塑件(50%用于汽车)[29][30] - 电子水泵尚未取得订单,注塑件量产客户仅零跑供应商芜湖长鹏一家[31][34] 并购操作 - 2024年4月以2061万元收购苏州纳斯康迪65.9%股权(主营汽车电子水泵),2025年2月近乎原价转让[35][36]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仅34万元,亏损37万元,收购时称可加快汽车领域布局[37]
手握熨平强周期行业峰谷的独门绝技,六年净赚69亿,现金资产超百亿!
市值风云· 2025-07-04 18:02
首创高时效航运服务,且正在复制到新市场。 作者 | 萧瑟 编辑 | 小白 近期"霍尔木兹海峡封锁"事件持续发酵,让航运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再次进入到大众视野中。 相较于陆运和空运,它具有运载能力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成本低、航道投资少的显著优势,一直是 国际贸易的主导运输方式。 然而,航运的痛点也相当突出——那就是时效性。 一方面,船舶本身的航速有限,还要涉及复杂的港口作业环节,运输时间不仅更长,而且难以精确控 制;另一方面,长达2-3年的船舶建造周期,使其无法 即时 匹配下游需求的即时波动,进而催生出显 著的周期性。 今天我们并不过多讨论运价短期的起落,而是聚焦于探究:历经多年发展,行业内是否已出现了应对 这些核心痛点的有效方案? ...
一分钟了解日本|浅谈日本卡牌经济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04 18:01
日本卡牌经济概述 - 卡牌作为突破年龄壁垒的"潮流玩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关注 [3] - 2023年日本卡牌市场规模达到2774亿日元 [3] 日本卡牌市场发展历程 - 1950-1990年代:收集型卡牌率先兴起,商品销售形式为"食玩" [4] - 1993-2010年:《宝可梦》《游戏王》《决斗大师》三大卡牌相继问世 [4] - 2010-2020年:集换式卡牌行业开始从实体走向数字化 [4] - 2020年至今:疫情期间卡牌拆箱视频爆火,卡牌收藏价值得到关注 [4]
人形机器人|2025年中期策略:从行走到搏击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04 18:0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人形机器人通过春晚舞台和机甲格斗赛展示行走、转手绢、击打沙袋等能力,动作流畅度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2] - 行业需突破"大脑(通用AI模型)+小脑(运动控制)+本体(高性价比零部件)"三大核心环节才能实现"类人"能力,但技术成熟仍需时间[2] - 国内硬件供应链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商业场景应用和软件迭代仍存瓶颈[2] 投资聚焦方向 - **垂类场景突破**:割草机器人(欧美市场渗透率从2023年25%升至2025Q1的41%)和康养机器人(中国2035年需护理老人超4700万)有望率先放量[2][7][11][13] - **高壁垒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依赖进口高端内螺纹磨床(2024年中国进口额4000万美元vs出口1100万美元),滚珠丝杠国产价格仅为德国进口的15%[16][17] - **大小脑技术奇点**:海外企业领先软件算法,国内头部企业加速突围,需平衡数据真实性、训练成本等维度[3][22] 割草机器人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2.5亿庭院花园中欧美占1.8亿,2025-2030年智能割草机渗透率将从11%升至18%(CAGR 12%)[7][9] - 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显著:德国进口均价0.9万美元/吨,较全球均价低18%[7] - 技术升级(GPS定位)、劳动力成本高(效率提升6倍)、环保政策(欧盟2024年排放法规)推动需求[9][10] 养老机器人发展机遇 - 康复/护理机器人需求刚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国际标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具身智能")[14]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扩展至文旅领域,AI技术推动工业/医疗场景落地[14]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展 - **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需解耦多维度力觉干扰[19] - **灵巧手**:2024-2030年市场规模CAGR 10%,电机驱动+连杆传动为主流方向[20]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路径 - **大脑技术路线**:LLM+VFM最成熟,VLA/多模态大模型为未来方向,受限于数据采集和计算平台[23][24][28] - **小脑开发难点**:控制轴数达35轴(工业机器人仅3-7轴),需端到端AI技术降低开发难度[25] - **训练数据瓶颈**:遥操作数据成本高,仿真数据保真度不足,人类动作数据需构型对齐[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