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沁园春·长沙》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肯尼亚大学生中文诗歌朗诵比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7 16:00
活动概述 - 首届肯尼亚大学生中文诗歌朗诵比赛于11月5日在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举行 [1] - 活动由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主办 [1] 活动意义与目标 - 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学子以中文为金钥匙开启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并用语言搭建桥梁书写中国故事 [2] - 比赛不仅是语言能力的竞技更是一场以诗为媒以心传情的文化对话 [2] 参赛作品与表现 - 参赛作品涵盖古典诗词如《将进酒》《沁园春·长沙》《定风波》《感遇》四首展现豪情壮志激昂澎湃从容旷达和深邃哲思 [2] - 现代诗歌如《相信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是人间四月天》传递坚定信念温暖期盼和柔美抒情 [2] - 原创作品《诗意四季·礼韵中华》展现中华礼仪文化与自然节律的和谐共生《走向中国》讲述学子与中文结缘的动人历程 [2] 比赛结果与影响 - 来自肯雅塔大学的格洛丽亚·尼奥门达·格切基凭借对《沁园春·长沙》的深情演绎夺得冠军 [2] - 选手们用声音传递理解用情感诠释经典展现出肯中日益紧密的文化纽带与心灵共鸣 [2]
毛泽东诗绘如画江山
人民网· 2025-08-07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分析毛泽东的诗词、书信和人生经历,系统阐述其深厚而独特的山水情怀,并揭示其如何将自然景物与革命历程、人生感悟及国家建设紧密相连 [1][2][3][4][5] 毛泽东的山水情怀与自然审美 - 毛泽东对自然美有敏锐感受力,早年在家乡韶山便对田园风光大加赞美,如1916年6月26日信中描述“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等如画景致 [1] - 1918年首次到北京,对北方早春及冬季景色如北海结冰、梅花盛开、杨柳挂冰等产生惊叹与赞美,并联想唐代诗句 [1] - 其诗词中屡见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在《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中,将南方秋景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北方雪景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壮丽河山汇聚笔端 [1] 山水意象与革命历程的关联 - 毛泽东诗词中的山水意象与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紧密呼应,白色恐怖或严峻挑战时景物沉郁,如大革命失败后的“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3] - 革命胜利时自然万物同仇敌忾,如黄洋界保卫战“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反“围剿”胜利时“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3] - 险恶环境中革命军民“万水千山只等闲”“踏平坎坷成大道”,至“百万雄师过大江”时实现“天翻地覆慨而慷”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山水书写与国家建设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转向讴歌建设事业,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4] - 山川大地在建设中变得“风和日丽”,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青山着意化为桥” [4] - 1965年重上井冈山,赞叹“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江山如画”,感慨“九死一生如昨”与今昔巨变 [4] 山水情怀中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 毛泽东既乐水又乐山,咏水之作如《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咏山之作如《念奴娇·昆仑》《七律·登庐山》 [2] - 其山水书写超乎寄情,更多呈现人生感悟与哲理,如暮年时强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并将江山永固希望寄托于“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的年轻一代 [5] -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其山水意象始终服务于宏大志向,如青年时期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愿,并通过“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诗句表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