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北大鼓
icon
搜索文档
81岁评书大家刘兰芳坚持创作演出
北京晚报· 2025-09-11 17:48
穿过狭长的居民楼走廊,走进刘兰芳的家,惊讶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的居所,竟朴实得和寻常百姓人家 没什么不同。更令人叹服的是,年过81岁的她,依然头脑清晰、精力旺盛。100多平方米的屋子,处处可见 这位"大忙人"的工作痕迹:客厅沙发上摊着她刚写就的评书手稿,巴掌大的一张小圆桌就是她每天伏案工 作的"办公桌";翻开日记本,密密麻麻的行程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工作安排;床上半开的行 李箱,则随时准备陪伴主人奔赴下一场演出。她说:"几十年的苦功,一切来之不易,我舍不得扔了这份艺 术!" 早年登台说书(资料照片) 如今风采依旧 记者 李俊萱 摄 家国大义人间正道 她的评书里没有风花雪月 "家贫出孝子,艺海出尖兵",这句话是刘兰芳的人生信条。她14岁便在辽阳杂技团报幕,15岁正式踏入曲 艺界。20世纪60年代,她每月挣17元工资,后来42元挣了20多年,夫妻两个人每月90多块钱工资,要养活7 口人。最困难的时候,她没有放弃评书;"单干风"盛行时,别人都去折腾生意,各种走穴,她选择留在剧 团。"不会做买卖,就钻研业务",从《姑嫂救亲人》到《岳飞传》,她的评书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有家国 大义与人间正道。 改革开放后,刘兰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东北大鼓:三弦皮鼓唱春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11:11
东北大鼓历史与传承 - 东北大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奉天(今沈阳) 由民间艺人在东北民歌和东北小调基础上演化形成 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1] - 新中国成立后以霍树棠为代表的鼓书艺人将这门艺术推向高潮 成为推动东北大鼓发展的重要力量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2006年东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 传承人培养体系 - 霍大顺从小受东北大鼓熏陶 跟随爷爷霍树棠学习唱大鼓 [3] - 学习词调后由霍树棠引荐三弦琴师贺福全作为伴奏导师 形成系统的师徒传承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