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

搜索文档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获净申购900万份;资金涌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年内融资额突破230亿
搜狐财经· 2025-07-11 12:42
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截至中午收盘上涨0 96% 权重股中汇川技术涨1 8% 科大讯飞跌0 4% 石头科技涨0 7% 双环传动涨2 3% 大华股份涨0 4% [1] - 非权重股表现突出:罗博特科涨6 4% 中钨高新涨5 0% 云从科技-UW涨3 8% 博实股份涨3 3% 信捷电气涨3 1%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资金连续两日净流入合计超5000万元 近10日净流入超1亿元 盘中获净申购900万份 [1] ETF产品数据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近120日涨幅7 55% 近250日涨幅0 40% 52周高点涨幅1 87% 52周低点涨幅3 38% [2] - 该ETF近5日净流入2607万元 最小申赎单位100万份 现金替代比例上限50% T日预估现金差额5429 62元 [2] - 产品规模达16 91亿元 近一月日均成交金额超1亿元 换手率超6 7% 流动性表现优异 [4]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活跃:星海图近期完成A4/A5轮融资超1亿美元 2024年前5个月该领域融资额突破230亿元 已超2024全年总和 [4] - 民生证券预测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45年后达10万亿元级 行业正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4] 指数特征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权重超50% 显著高于同类指数 [4]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近40% 涵盖汇川技术 科大讯飞 石头科技等细分龙头 技术壁垒高 [4] 产品布局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 提供全产业链布局工具 场外份额包括联接A(020972)和联接C(020973) [4][5]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昨日“吸金”超2500万,规模创新高;机构称国内机器人远期市场规模有望达10万亿元级
搜狐财经· 2025-07-10 15:40
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下跌1 00%,权重股中盈峰环境跌1 6%,华工科技跌0 7%,奥普光电涨0 2%,双环传动跌0 8% [1] - 部分成分股表现亮眼:罗博特科涨4 1%,南网科技涨1 4%,先导智能涨1 3%,郑煤机涨1 0%,东方精工涨0 9%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昨日资金净流入超2500万,最新基金规模达16 78亿,创上市以来新高且同类第一 [1] 行业动态 - 清华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机器人团队备战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该赛事始于1997年,是全球最高级别机器人赛事 [3] -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在市场需求和AI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国内市场规模有望在2045年后达10万亿元级 [3]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特点: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权重显著高于同类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约40%,涵盖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细分龙头 [3] 产品信息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提供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工具 [4] - 该ETF场外份额包括联接A(020972)和联接C(020973) [5]
机器人50ETF(159559)盘中最高涨超2%,科创板首单具身智能企业收购案例浮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0:58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盘中震荡上涨 机器人板块走高 机器人50ETF(159559)盘中最高涨超2% 截至发稿涨1.15% 盘中换手率涨3% [1] - 成分股方面 中大力德涨停 鼎智科技 步科股份 富临精工等多股涨幅居前 [1] - 机器人50ETF(159559)紧密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 该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机器人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情况 [1] 具身智能企业收购案 - 科创板首单具身智能企业收购案浮现 智元机器人拟至少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 [1] - 交易完成后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 核心团队包括稚晖君等 [1] - 本次交易有望成为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 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1] 机构观点 - 智元通过收购上纬新材抢先进入A股 融资渠道扩宽 [2] - 宇树科技 乐聚机器人等行业其他头部企业预计将加速IPO进程 有助于推升行业整体估值 [2] -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阶段 国内市场规模有望在2045年后达10万亿元级 [2] - 不断上升的市场空间将触发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需重视人形机器人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