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迎国际认可,逸飞激光前瞻布局助力固态电池加速量产
全景网· 2025-09-30 21:53
合作与产品交付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联合研发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已通过验证并向国际头部客户交付 [1] - 该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宽温适应性和耐高压特性 能在150℃以上高温稳定运行 [1][3] - 此次合作为2025-2027年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提供了新的产业化范例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创新性地将“圆柱+全极耳”工艺与固态电池相结合 采用全固态电解质+热复合卷绕工艺 [3] - 开发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和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 实现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工艺 [3] - 突破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结合圆柱全极耳结构设计实现无需外部高压的轻量化集成 [3] 技术路径优势 - “圆柱+全极耳”路径有望通过全极耳设计大幅降低内阻、提升功率性能 [4] - 圆柱形态与高速卷绕工艺天然契合 若技术可行则有望大幅提升固态电池生产效率 [4] - 相较于市场中普遍的“软包/方形+叠片”路径 该组合有望解决内阻偏大、制备难度高、生产效率低等痛点 [4] 市场应用前景 - “无际”电池的宽温适应性和耐高压特性使其在无人机、电动航空器、水下航行器等高端工业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4] - 预计到2030年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 渗透率有望达到10% 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5] 公司战略与产业布局 - 逸飞激光高度重视固态电池领域前瞻性布局 2024年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 [5] - 公司已推出适用于软包、方形、圆柱等各类形态的固态电池系列激光封装与激光极片加工装备 [5] - 通过构建集“研发创新-工程验证-分析测试”的一体化创新平台 公司具备CNAS资质的检测实验室 [6] - 与金羽新能的合作旨在打造标杆性固态电池智能制造工厂 加速技术迭代和量产进程 [6]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迎圆柱破局?
高工锂电· 2025-09-26 18:43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金羽新能与逸飞激光联合研发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并实现交付 涵盖8Ah、16Ah、25Ah、30Ah至52Ah等多个容量型号[2][3] - 该电池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材料体系 创新性采用圆柱全极耳结构设计 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宽温适应性、耐高压等特性[3] - 产品在极端环境应用价值显著 尤其针对无人机、电动航空器等高端工业领域 可大幅拓宽作业窗口并降低综合成本[3] 技术路线创新 - 行业主流选择软包/方形+叠片方案 优先保障结构安全 因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差 卷绕工艺的弯曲应力易导致断裂 叠片工艺通过平铺层叠规避风险[5] - 金羽新能携手逸飞激光突破性实现圆柱+卷绕工艺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为产业化提供新范例 挑战了极高难度的技术路径[3][5] - 圆柱+全极耳结构理论上兼具性能与制造潜力:全极耳设计可应对内阻大瓶颈 提升功率性能和快充能力;圆柱形态与高速卷绕工艺契合 有望继承液态电池的极致生产效率[6][7] 工程化突破细节 - 材料与电芯构型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方案 0电解液 150℃稳定运行 无隔膜及注液工序 消除电解液低温易结晶、高温易燃隐患[12] - 量产工艺实现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 确保隔膜高强度及制造高一致性和可靠性[13] - 界面调控技术攻克核心难题: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改善固-固接触 降低界面阻抗;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修复充放电过程中的损伤 延长循环寿命[14][15] - 结构设计采用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摆脱外部高压装夹需求 实现轻量化封装;圆柱全极耳结构结合微米级激光精密焊接 提升充放电性能并降低内阻[16][17] 产业化意义与前景 - 此次交付验证了圆柱全固态路径的可行性 表明固-固界面接触、材料成膜及卷对卷生产等挑战并非不可逾越[8][9] - 技术突破通过材料、界面、结构、工艺的四重协同设计 系统性攻克工程化难题 为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提供重要新选项[22][23] - 到2025年9月中旬"无际"系列准固态电池累计交付额突破千万元 未来多条技术路径并行发展或将加速全固态电池时代到来[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