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鑫椤锂电· 2025-08-01 15:58
本文来源: DoNews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进固态电池群 ,加小编微信:13248122922 注:添加好友请备注 公司名称、姓名、职务,入群需发送1张您的纸质名片~ END 日前,国轩高科宣布, 公司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目前,金石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方向,国轩高科的此 次动作标志着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正加速推进。 ...
宁德时代(300750):2025年半年报点评:竞争格局和盈利能力稳固,看好新产品巩固优势
光大证券· 2025-08-01 14: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64.62元 [4]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56、789、953亿元,对应PE 18、15、13倍 [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7.27%),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33.33%),综合毛利率25.0%(同比+1.8个百分点) [1] - 25Q2单季度收入942亿元(同比+8.26%,环比+11.19%),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33.73%,环比+18.33%) [1] - 经营性现金流587亿元,货币资金储备超3,500亿元,拟派发现金分红45.73亿元(每10股10.07元) [1] 业务结构分析 - **动力电池**:25Q2出货120GWh(同比+40%),欧洲市场贡献显著(1-6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78.2万辆,渗透率26.1%) [2] - **储能电池**:25Q2出货30GWh(同比+20%),全球产量第一,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电芯及9Mwh储能系统TENER Stack [2] - **全球份额**: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同比+0.6个百分点),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 [2] 技术与产能进展 - 新技术:发布神行二代、骁遥双核动力电池及钠电池新品,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为中期观察重点 [3] - 产能利用率达90%,CAPEX投入支撑出货增长,换电站建设加速(乘用车400+座/全年目标1,000座,重卡100座/全年目标300座)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5-27年营收预测:4,571.75亿/5,608.56亿/6,656.16亿元,净利润率14.4%/14.1%/14.3% [7][9] - ROE持续提升:22.43%(2025E)→24.30%(2027E),股息率从2.8%增至4.0% [9][10] - 估值指标:2025年PB 4.1倍,EV/EBITDA 12.8倍 [10]
研报掘金丨民生证券:宁德时代盈利能力持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8-01 13:33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宁德时代半年报业绩再超预期,海外业务、技术创新释放澎湃动力;Q2业绩环比 显著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向好。公司上半年电池系统总产量达310GWh。结合Q1出货量超120GWh的数 据,预计公司Q2出货量接近150GWh,环比持续增长。从盈利能力看,我们测算Q2单GWh盈利能力约 为1.13亿元,较Q1的约1.11亿元保持稳中微增。分业务看,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2.41%,储能 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5.52%,储能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突出。报告期内,公司境 外业务实现收入612.08亿元,同比增长21.14%,毛利率高达29.02%,显著高于境内业务的22.94%,成为 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广泛合作,公司正加速构建开放共赢的换电生 态,有望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技术全球领先,维持"推荐"评级。 ...
中科海钠:全球首款商用车专用钠离子动力电池包通过强检测试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2:20
人民财讯8月1日电,据中科海钠消息,近日,中科海钠研发的全球首款商用车专用钠离子动力电池包, 在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实验室完成强制性检验。此次测试遵循GB38031-2020《电动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标志着该电池包正式通过合规性认证,为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 基础。 ...
方正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 关注设备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8-01 10:21
固态电池市场预测 - 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09GWh 其中半固态电池147GWh 全固态电池63GWh [1] - 2030年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8亿元 其中半固态设备220亿元 全固态设备189亿元 [1] - 固态电池设备企业形成"传统锂电龙头转型+新兴势力专精"双轮驱动格局 液态电池龙头依托规模化制造经验快速切入 [1] - 2025年固态电池初步商业化后 国产设备商有望复制光伏 锂电设备的国产替代路径 在全球高端装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全固态电池技术特性 - 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 虽不直接提升能量密度 但具备更稳定 更安全 电化学窗口宽(5V以上)等特性 [2] - 可兼容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如高电压正极 富锂基 硅负极 锂金属负极) 从而大幅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2] -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 降低热失控风险 提高本征安全性 [2] - 各电池厂/车企计划2027年前后量产 预估产量达GWh水平 各国普遍规划2030年能量密度达500Wh/kg [2] 全球研发竞争格局 - 日韩采用联盟式研发 欧美以自主研发+投资入局 各国开启"军备竞赛"并出台政策支持 [2] - 国内国资委 工信部出台重大支持项目 关键节点包括2025年工信部项目中期审查 2026年硫化物全固态装车示范(400Wh/kg) 2027年1000辆示范性装车应用 [2] 半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 在锂离子电池中引入固态电解质同时保留少量电解液 正负极沿用三元/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石墨/硅碳/锂金属 [3] - 制备工艺主要沿用传统锂离子电池技术 国内产业化进度领先海外2-3年 技术与成本基本达到商业化量产要求 [3] 电解质技术路线 - 主要分为硫化物 氧化物 聚合物 复合固态电解质路线 硫化物综合表现最佳(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窗口突出)但需突破成本问题 [4] - 亚洲侧重硫化物路线 北美欧洲更关注聚合物 氧化物路线 SMM预计2035年硫化物路线占比达43% 有望成为主流 [4] 正负极材料应用 - 正极可沿用磷酸铁锂 锰酸锂 钴酸锂 三元NCM等体系 常用材料包括高镍多元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 [5] - 负极材料潜力排序:锂金属>硅基>碳族 但存在正极-电解质物理接触不良 空间电荷层 负极-电解质弱稳定性等技术瓶颈 [5] 设备工艺变革 - 全固态电池需新增纤维化 胶框印刷 等静压等定制设备 干混 辊压 叠片 化成分容环节需精细化升级改造 [6] - 当前液态电池单GWh设备成本约1亿元 全固态电池达4-5亿元 差异源于设备效率降低 数量增加 干法工艺难度指数级上升 [6] - 未来通过设备国产替代+规模效应 设备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6]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大消息!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8:5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7 2% [1]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33% [1] - 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8 6GWh 同比增长37 8% [5] - 国内市占率达42 92% 连续五年保持国内装机量第一 [5]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 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5] 行业动态 - 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 6GWh 同比增长47 3% [5]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 能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7] - 多家电池厂商披露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卫蓝新能源已量产360Wh/kg半固态电池 [7] - 国轩高科建成0 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多项新产品 [7] 技术研发 - 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 固态电池商业化需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 供应链成熟需3年以上周期 [1] -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 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规模生产 [1] - 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 仍存在工程问题 [7] - 行业技术成熟度当前最高水平为4级(1-9级) [7] 车企布局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 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8]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量产 [8] -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8]
宁德时代(300750):上半年盈利能力维持稳健 海外增速强劲;维持买入
新浪财经· 2025-08-01 08:33
财务表现 - 1H25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7.3%,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33.3%,扣非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35.6% [1] - 2季度收入942亿元,同环比+8%/+11%,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环比+34%/+18%,扣非净利润154亿元,同环比+42%/+30% [1] - 2季度毛利率25.6%,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17.5%,同环比+3ppts/+1ppts [1] - 2季度出货约150GWh,上半年合计270GWh(动力电池占比约80%),单位利润0.113元/Wh [1] - 计划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15%用于分红 [1] 技术与产品 - 上半年发布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 [2] - 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已量产交付 [2] - 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规模化应用 [2] - 2025年1-5月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2] 业务布局 - 已完成建设400个乘用车及40个重卡换电站,目标2025年完成1000个乘用车和300个重卡换电站 [2] - 1H25海外收入612亿元,同比+21%,占比同比提升4ppts至34% [3] - 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23.6%,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 [3] - 上半年储能出货量内地和海外市场各占50% [3] - 匈牙利工厂一期电芯预计年底量产,西班牙合资厂和匈牙利二期在筹备建设中 [3] 市场前景 - 公司盈利水平长期维持行业领先 [3] - 产品力和全球化布局优势明显 [3] - 基于DCF模型,维持目标价314.11元 [3]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超流化固态电解质
DT新材料· 2025-08-01 00:05
【DT新材料】 获悉, 7月30日, 辉能科技 (ProLogium) 全球首发第四代创新技术——"超流体化 无机固态电解质" (Superfluidized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 据悉,这项技术将固态材料的高离子浓度和液态材料的界面接触优势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固态电 池在"离子导通性"、"界面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的瓶颈。 其中, 在离子导电率方面 ,根据SGS第三方验证, 该电解质在25°C下达到57 mS/cm,是现有常规 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 超高的导电率使得高能量密度电池能够支持极速快 充,只需要4-6分钟就能将电量从5%充到60%-80%。 此外, 在低温环境 ,例如零下20度,导电率仍然能保持12.82 mS/cm,放电效率为90%-95%以上, 可以应用在极地、国防、航空航天等环境。 Source:九州电力 在界面稳定性方面 ,辉能科技流体化技术可以让固态电解质具备液态特性,能够自动适应活性材料 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电池性能更稳定。 市场推广方面,7月30日,日本九州电力宣布与辉能科技开始战略合作,开发用于超 ...
欧美日韩围剿中国固态电池!国内2大技术路线反超(附66页PPT)
材料汇· 2025-07-31 23:31
点击 最 下方 关注《材料汇》 , 点击"❤"和" "并分享 添加 小编微信 ,寻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 | | 1.1 固态电池:锂枝晶问题出现及锂电池发展路径的分化 1958 年,组全局周低比重、权低电势、极高质量能量密度被引入电池材料。但电池发展导期均以理金属电池为研究对象《金属健包泡主要采用锂金属(也称为您含金 作为负板材料)。加拿大Moli 公司于80年代末实现Li/Ma2 铿金属电池的首次商用。然而在 1989年,Li/Ma2电池周严重的维棱晶问题起义,引发了健电池安全性恐慌, 锂金属二次电池发展陷入停滞。 螺旋晶:在充放电船环过程中,Li+在电视(负极)表面被还原,且不均匀沉积而形成树杖状金属螺,共生长速度与充放电流的大小相关。银柱晶的生长会导致健离子 电池在级环过程中电视和电解液界面的不稳定,破坏生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消耗电解液并导致余属性的不可逆沉积,形成反螺、造成低库 伦效率。甚至还会刺穿隔膜导致健离子电池内部短柄,造成电池的结失控引发燃烧烧炸。随着电池循环使用,健抚品会不断扩大,有潜在风险穿破隔膜引起短短箱。进而 培加安全风险。 影响锂枝晶生长的主要因素包 ...
大圆柱龙头多氟多第三代全极耳电池已经量产
起点锂电· 2025-07-31 18:18
近期在由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两轮车及换电主办,以 "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为主题的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 电池技术高峰论坛上,多氟多新能源前瞻技术研究副院长 杲绍芒为大家分享了多氟多在电动两轮车及换电高安全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并透露 其第三代多氟多大圆柱电池产品已经量产。 近年来,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发展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市场发展迅猛,据起点研究院 SPIR调研数据显示,受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电动两/ 三轮车(包括换电)等应用领域的带动,2024年中国40135大圆柱锂电池出货量为8890万只,2025年一季度合计出货1454.5万只,同比增 长56.40%,其中多氟多大圆柱锂电池出货量(按GWh计算)位居2024年中国前二。 多氟多新能源 前瞻技术研究副院长 杲绍芒 01 多氟多全极耳大圆柱爆单 第三代产品已经量产 杲绍芒在会议上展示了多氟多大圆柱三代产品的技术进步。 首先是第一代产品,主要技术亮点有脉冲激光焊 /转接片/底部穿透焊;第二代则 升级为连续激光焊外加双向爆破技术,相比第一代效率提升200%;第三代最大的区别是让壳体和电极直接连接,ACR下降10%~15%,这部 分对焊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