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运营助理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云报到:找到真场景,抓住真需求,这样的具身智能才是好AI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10
行业定义与市场前景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站,其核心是让机器具备在物理世界中“行动”的能力,应用场景涵盖工厂搬运、养老陪伴乃至太空探索 [1]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5% [3] - 高盛预测在理想情况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则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3]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瓶颈 - 当前具身智能商用化面临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和数据瓶颈等挑战,例如波士顿动力的Spot机器人售价高达20万元,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搬运箱子耗时数分钟,效率远低于人类 [1] - 实现商业成功需要颠覆性创新,以跨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成功”的鸿沟,并找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 [1] 场景应用与价值体现 - 具身智能的价值需通过场景落地体现,已在制造业、医疗健康、零售、能源、物流、建筑等多个传统行业产生显著技术红利 [3] - 在制造业的真实场景中,有效的AI解决方案需能兼容不同设备数据、过滤环境干扰、并联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流程闭环,而非仅作为单点工具 [4] - 蚂蚁集团旗下的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可担任导游、分拣药品、提供健康咨询或执行厨房任务,并在部分实际场景试点 [6][10] - 在工业和救援等高危场景,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完成巡检、现场清理、电箱操作、生命信号扫描和生命救援等危险任务 [10][11] 商业模式演进与典型案例 - 蚂蚁集团正推动AI应用从“卖工具”进入“卖成果”时代,其Tbox超级智能体可基于自然语言指令,在10分钟内自动调度20余位专家智能体生成约15页的可视化报告并上线可交互网页,并推出“按成果计费”套餐 [15] - 数字蚂力推出的“AI数字员工团队”采用“人机融合”全托管模式,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业务结果”,其中AI数字客服团队可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约70%的人效,降低35%的运营成本,并在电商实践中带来约10%的GMV增长 [16] - 蚂蚁数科的智能体平台Agentar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场景,推出超百个智能体解决方案,重新定义金融机构的人机协作模式 [16] 政策支持与产业动态 -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 - 2025年行业动态频出,包括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上架开售、深圳地铁启用智能安检机器人、北京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等 [3][6]
2025外滩大会:AI打工效果买单 AI商业模式迎来分水岭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12:33
核心商业模式创新 - 蚂蚁数科推出"按效果付费"(RaaS)新型商业模式 客户根据AI应用带来的业务增长与公司分成 无需承担高额前期投入[1] - 该模式实现从"卖工具"到"共成长"的转变 技术供应商成为客户的"增长合伙人"[4] - 已有银行签下五年合作框架 愿意将首年全部增量收益作为合作对价[6] 金融行业AI应用进展 - 2025年成为金融AI"应用元年" 头部银行全面进入实践阶段 中小机构启动试点[6] - 金融大模型Agentar-Fin-R1在多项金融基准测试中表现超过DeepSeek等开源模型 主打"浅调即高效"[6] - 智能体平台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场景 推出超百个智能体解决方案[7] 量化效果与业务价值 - 客户经理数字分身将服务客户数从200人提升至2000人 带动收入增长20%[7] - 智能运营助理提升营销转化率15% 用户活跃度10%[7] - 效果衡量聚焦用户活跃度提升 交易规模扩大 理财产品销量增长等可量化指标[4] 行业发展趋势 - AI从"探索期"迈入"价值验证期" 企业更聚焦"AI能带来多少增长"而非概念探讨[3] - 全球AI商业模型仍处早期探索阶段 绝大多数企业仍依靠云服务算力售卖等传统方式盈利[8] - 政策鼓励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可衡量价值成为AI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