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湘巴藏戏
icon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戏:“活化石”发时代新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4 22:37
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向西南行驶二百余公里,便抵达了南木林县——这座被称为"高原绿洲"的小城,正是湘巴藏戏的诞生地。 对湘河流域的百姓而言,湘巴藏戏早已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融入血脉的生活方式。藏戏特有的近距离表演,让观众极易沉浸其中,每一个眼神、每一段唱 词都能引发强烈共鸣。《文成公主》里汉藏联姻的温情,《智美更登》中人性至善的光辉,《朗萨雯波》里女性坚韧的力量……这些剧目不仅是一幕幕表 演,更镌刻着藏族人民战天斗地的勇气、勤劳勇敢的品格,以及对幸福生活滚烫的向往。 作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诞生于日喀则南木林县的湘巴藏戏,是藏戏四大流派之一,经数代艺人的传承创新,形成了独树一 帜的风格与曲调,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跟随记者镜头,走进湘巴藏戏的故乡,一起来聆听来自雪域高原的独特戏腔,感受藏族 群众对于它们的热爱与传承。 总台央视记者 申杨:这里是日喀则南木林县米如村,我们来得很巧,这里正在举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湘巴藏戏展演活动,南木林县有30多支藏 戏队伍在这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展演活动。 悠扬的唱腔裹含着高原的清冽,舒展的舞姿流转着千年的故事,从附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听!雪域高原传来独特戏腔 非遗瑰宝焕新彩
央视网· 2025-07-24 10:29
藏戏文化传承 - 湘巴藏戏作为藏戏四大流派之一,已有7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南木林县是湘巴藏戏的诞生地,位于拉萨西南方向二百多公里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1] 藏戏展演活动 - 南木林县米如村举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湘巴藏戏展演,30多支藏戏队参与为期三天的演出 [3] - 展演吸引周边乡村观众,少儿藏戏队表现突出,虽技艺稚嫩但已初具专业形态 [5] 藏戏文化内涵 - 湘巴藏戏对当地百姓而言是融入血脉的生活方式,剧目如《文成公主》《智美更登》《朗萨雯波》传递汉藏联姻、人性至善、女性坚韧等精神内核 [7] - 藏戏承载藏族人民战天斗地的勇气、勤劳勇敢的品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7] 藏戏传承举措 - 南木林县通过惠民演出、校园传承、文创开发等方式推广藏戏,国家级传承人次多带领25人团队致力于培养年轻传承者 [9] - 西藏自治区剧协主席班典旺久指出南木林县藏戏队伍已发展至30多支,传承成效显著 [9] 文化生态建设 - 南木林县以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系统性推进藏戏保护与传承,打造"藏戏之乡"品牌 [11]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从一场非遗展演看湘巴藏戏的传承发展
新华网· 2025-07-19 20:15
湘巴藏戏的传承现状 - 湘巴藏戏属于蓝面具流派,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 南木林县构建了完善的传承体系:拥有1名国家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12名县级传承人,依托11个县级非遗项目及11处传习基地,带动30支民间藏戏队 [2] - 传承人群体平均年龄降至35岁以下,形成老中青少全年龄段合理结构,部分民间队伍达到半专业化水平 [5][6] 表演与人才培养 - 76岁的国家级传承人次仁多吉培养出5名能独立带徒的青少年演员,目前转向幕后顾问角色 [2] - 17岁的卓玛央吉6岁开始学戏,已参与拉萨雪顿节演出,反串表演传统剧目《白玛文巴》获得认可 [5] - 通过少儿藏戏队(平均年龄9岁)、"藏戏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体验课等方式优化人才梯队 [5] 发展策略与市场拓展 - 政府支持推动藏戏队壮大,从缺人缺资金发展为节日必演项目,参与珠峰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 [2] - 计划推动传统藏戏与现代技术、文旅产业融合,实现从"传起来"到"热起来""火起来"的升级 [6] - 民间演员自发参与活动,观众基础扎实,形成"有市场有观众"的持续发展动力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