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疏通剂

搜索文档
当心!家家都有的这种东西 孩子容易误喝进医院
央视新闻· 2025-08-18 10:49
家庭清洁剂安全隐患 - 家庭环境中物品摆放不当可能导致孩子误将清洁剂当作饮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 - 颜色鲜艳、包装可爱的清洁剂容易被老人和孩子误认为饮料,误服后可能腐蚀消化道并引发胃穿孔、休克等严重后果 [3] 危险场景分析 - 误服清洁剂会导致消化道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 [3] - 混用84消毒液和含盐酸洁厕剂会产生氯气,刺激呼吸道并可能致命 [5] - 使用清洁剂时不戴手套和护目镜可能导致眼部剧痛、皮肤灼伤甚至失明 [6] 清洁剂化学特性识别 - 清洁剂危险性可通过pH值判断,pH小于3为强酸性,大于11为强碱性 [9] - 强酸性清洁剂常见成分包括硫酸、盐酸,产品如洁厕剂和管道疏通剂 [11] - 强碱性清洁剂主要含氢氧化钠,常见于管道疏通剂和厨房除污剂 [12] 意外事件应急处理 - 误服清洁剂后应立即饮用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并携带包装就医 [14] - 吸入氯气需转移至通风处,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14] - 皮肤接触需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眼睛接触需撑开眼睑冲洗并就医 [14] 安全使用与储存建议 - 清洁剂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或带锁柜中 [16] - 禁止将清洁剂与食物混放或分装至饮料瓶 [17] - 使用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混用不同类型清洁剂并保持通风 [17]
「啄木鸟拧下开关收我几百块?」 对维修师傅敢怒不敢言的女生干脆下班去学电工
36氪· 2025-03-21 21:05
维修行业乱象分析 - 央视曝光啄木鸟平台抽成比例高达40% 迫使维修师傅提高报价和更换不必要配件 [2] - 行业"零工"属性导致乱收费成普遍现象 师傅倾向于"能坑一个是一个" [2] - 典型案例包括:1500元修热水器依然不出水 4200元天价胶水 200元换11元面板 [3] - 平台雇佣外包师傅成本低 管理形同虚设 形成"民不举官不究"局面 [2] 维修定价结构解析 - 维修价格分为上门费、技术费、材料费三部分 [8] - 上门费包含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更关键是检查时的经验判断价值 [11][12] - 技术费按维修难度和时间核算 新房老房收费标准不同 [13] - 材料费最不透明 师傅常任意定价 消费者缺乏比价渠道 [14] 消费者应对策略 - 提前在五金店或网购材料可避免零件乱收费 [15] - 线下五金店找师傅比线上更可靠 因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21][22][23] - 联系装饰公司合作工人可获得透明报价 [24][25] - 维修前自行查询相关知识 展现一定了解可减少被坑概率 [27] 女性维修市场现状 - 女性维修团队提供更细致服务 如卫生清洁和长效解决方案 [28][29] - 行业存在性别偏见 女性需用实际能力证明自己 [52][53][54] - 女性消费者最大困扰是"觉得自己不懂"导致弱势心态 [6][55] - 正在筹建"女性版啄木鸟"平台 计划通过小程序聚集女性师傅 [31] 自主维修指南 - 基础工具配备:螺丝刀、验电笔、电工胶布 [35][36][37] - 网上维修视频可能忽略安全规范 需系统学习电路知识 [45][46][47] - 简单电器可自学修理 复杂电路需专业培训 [48][49][50] - 电工培训分兴趣班和专业班 后者包含用电配电系统知识 [38][3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