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卫星(CHASE)

搜索文档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揭示白光太阳耀斑产生新机制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9:38
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手段解析了一次罕见的C9 3级白光太阳耀斑及其对光球层的影响 [1] - 这项研究挑战了传统的白光耀斑产生机制 为"阿尔芬波"作为能量传输机制提供了罕见的观测支持 [1] - 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青年副研究员徐喆及合作者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1] 观测发现 - 2023年9月11日 位于太阳东侧边缘的NOAA活动区13431发生了一次白光耀斑 耀斑能级仅为C9 3级 远低于通常认为能引发白光发射的M级或X级强度 [4] - 研究人员利用中国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夸父一号"卫星(ASO-S)和"羲和号"卫星(CHASE)等国产先进太阳观测系统 捕捉到了这一耀斑的精细演化过程 [4] - 在NVST的TiO波段观测到明显的白光增强 表现为两个白光核及其连接的丝状增亮结构 [4] - 丝状增亮与黑子半影的纤维结构一致 表明白光辐射中包含来自深层光球的贡献 [4] - 在白光耀斑核区域发现了突发的光球涡流运动以及磁场强度骤增的现象 [4] 机制分析 - 耀斑释放的能量可能通过"阿尔芬脉冲波"的形式从日冕快速传递至光球层 [4] - 突发的光球旋涡可能是阿尔芬波脉冲在太阳大气中传播至光球层的表现形式 [4] - 阿尔芬波不仅导致了局部磁场的增强 也可能协助非热电子进入太阳大气的更深层进行加热 从而产生白光辐射 [4] - 通过对ASO-S的硬X射线成像光谱数据分析 研究发现此次耀斑中非热电子能量普遍低于50keV 这不足以单独使其穿透到光球层 [5] - 研究团队估算阿尔芬波传递的能量高达10^30erg 可以同时引起非热电子的加速和光球磁场的增强 [5] 研究意义 - 这项研究表明 C级太阳耀斑在特定磁场结构与能量传输机制作用下 同样可以触发可观测的白光辐射 [5] - 这拓宽了人类对白光耀斑形成条件的认知 也为未来构建更完整的太阳耀斑能量传输模型提供了坚实的观测基础 [5] - 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自主太阳观测设备在多波段 高时空分辨研究中的强大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