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苗绣服饰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细作 激活乡村文化(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52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 浙江已组织文化特派员举办万余场文化活动并组建上千支村民文艺队伍[1] -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1] - 文化特派员通过非遗剪纸、拓印等活动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和审美韵味[1] 传统文化创新融合模式 - 河南光山县东岳村通过设计吉祥物和体验空间使非遗项目周末人流量突破万人[2] - 浙江嵊州市将时代主题融入传统越剧实现移风易俗宣传[2] - 文化特派员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实现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2] 文化驱动乡村产业发展 - 湖南湘西苗绣服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并带动留守妇女就业[3] - 广东丹灶镇盘活17处闲置空间发展网红民宿和潮玩营地[3] - 特色项目包括文旅线路规划、工艺创新、研学开发等多元化发展模式[3] 文化资源开发挑战 - 部分乡村面临文艺人才短缺、资源推广不足、非遗传承困难等问题[3] - 需要精准对接乡村资源禀赋以充分发挥文化瑰宝价值[3] 制度优化方向 - 需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并尊重地方特色避免标准化考核[4] - 文化特派员需提升跨领域整合、市场对接和持续创新能力[4] - 政府社会协同发力构建"文化轻骑兵"长效发展机制[4]
小院“绣”出新时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苗绣产业发展 - 设计师焦洪秀将传统苗绣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感的产品,包括服装饰品、家居和文创产品 [1][2] - 通过"庭院绣坊"模式,将设计工作室设在村里,降低房租成本,同时方便指导绣娘完成订单 [2] - 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并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 [1][2]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将村中闲置老屋改造为绣坊,实现就地生产 [2] - 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20名绣娘发展庭院经济,月均增收2000多元 [5] - 计划开展苗绣直播培训和沉浸式研学课程,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5] 经济效益 - 资深绣娘焦仁芳通过参与项目,年增收3万多元 [3] - 近4年累计培训绣娘1000多名 [5] - 获得贵州省"锦绣计划"等政策资金支持,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2] 文化传承 - 通过解构重组传统纹样与现代几何图形,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生命力 [1] - 保留蝴蝶、枫香树等传统纹样,传承苗族文化精髓 [1] - 计划将更多绣娘作品送出大山,扩大苗绣影响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