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走'抗战联线'的思政课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大学“楼与堂”:回望烽火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5:03
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 - 工学院教学楼始建于1935年,采用中西融合建筑风格,墙体为未经打磨的条石,屋架为杉木制作 [1] - 七七抗战大礼堂为中西合璧式建筑,是抗战时期开展抗日运动的重要场所 [1] - 两处建筑是重庆大学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象征理性求真的科学力量与激昂热忱的抗日救亡精神 [2] 抗战历史与教育传承 - 1939年至1941年间重庆大学数次遭受日机空袭,1940年5月29日工学院被炸,建筑物与教学设备严重破坏 [3] - 抗战期间重庆大学借出松林坡约200亩土地给西迁的国立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将校舍及大礼堂无偿移交 [3] - 师生在硝烟中展现愈炸愈强的韧劲,迅速修缮复课,为学校多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3]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 学校开展行走式思政课,65名师生沿1500米路线参观10余处校园抗战古迹与地标 [5] - 路线密集连接5处抗战古建筑、3处纪念雕像、3处雕塑、2处综合体 [5] - 课程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理论知识与真实场景融合,以体验和探究为核心,变被动听为主动感 [6] 国际交流与文化影响 - 泰国留学生表示通过活动深受中国抗战爱国故事震撼,认为弘扬抗战精神是跨国青年的责任 [8] - 摩洛哥本科生体会到中国人民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与伟大精神,更加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厚重 [8] - 校史讲解团成员称校歌中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誓言是激励学子坚韧前行的精神财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