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话剧《于成龙》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之约丨让厚植于历史的廉洁文化活起来
话剧《于成龙》演出与影响 - 话剧《于成龙》由山西省纪委监委、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方正出版社、山西省文旅厅、山西演艺集团等联合出品,以清代廉吏于成龙为原型,展现其坚守"自省六戒"、为民请命、惩治贪腐的故事 [7] - 该剧于2022年5月首演,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演出70余场,参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重大活动,获观众高度评价及多项奖项 [9] - 演出通过跌宕剧情和铿锵语句引发观众共鸣,剧场反响热烈,如演员吟诵"为政以德"时获得经久不息掌声 [7] 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性 - 话剧聚焦于成龙调任直隶巡抚后四年的事迹,包括修河道、整顿吏治、反腐赈灾等,均基于《清史稿》记载,保证历史骨架真实性 [11] - 作品通过虚构细节强化戏剧冲突,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平衡,符合"以虚补实"创作范式 [11] -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评价该剧人物塑造突破,融合现实主义真实质感与浪漫主义情怀张力,既贴合历史又呼应当代需求 [7] 于成龙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核 - 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历经六省七地,一生清廉恪尽职守,逝世后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8] - 剧中刻画其公私分明品性:为公义冒死私开皇家粮仓赈济灾民[7][8],为私情铁面无私处理妻弟刑案[12],体现"情有私偏,法唯公正"原则 [12] - 历史上于成龙制定《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官员行为准则,查办满洲贵族掠卖良民案,顶压释放数百百姓 [13]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 该剧让典籍中的清廉故事"走"出来,使历史廉洁文化"活"起来,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9][15] - 通过永宁书院朗诵声贯穿全剧,揭示于成龙"苍生为念"的为民情怀及对"为何做官、怎样做官"的深刻思考 [15] - 于成龙清俭自持,每日粗米蔬菜,人称"于青菜",其精神品格成为对为政者赤诚、敬畏权力、坚守廉洁的永恒呼唤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