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贺兰山岩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加强贺兰山岩画预防性保护
新华网· 2025-07-28 13:35
岩画资源概况 -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绵延250公里的贺兰山上,总数超过2万幅,题材涉及人面像、动物、植物、手印、符号等上百种自然物象图案及生活场景 [1] - 在贺兰山东麓中段的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岩画最为集中,在近6000幅岩画中,人面像多达700余幅,是世界岩画分布人面像所占比例最大的岩画点之一 [1] - 岩画距今约1万年到3000年,由不同时期人群创作,刻痕最深可达1.5厘米,反映了古人从狩猎游牧到农耕圈养的发展过程及信仰体系 [2][4] 保护工作与挑战 - 岩画长期暴露于野外,面临风化、裂隙、空鼓及雨水冻融导致的崩开剥离等自然破坏,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4] - 公司自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于2002年成立管理处,2003年颁布中国最早的岩画保护条例,并通过修筑堤坝、安装围栏监控、设置标识等措施基本杜绝人为破坏 [5] - 公司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在2012年至2017年间选取20处有岩画附存的石面进行加固,用有机材料灌入裂隙防止石皮脱落,成效显著 [5] 技术保护与研究项目 - 公司曾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计划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岩画表面以防水防晒防风化,但该材料潜在影响需经长期科学论证与监测 [6] - 公司与复旦大学联合实施“贺兰山岩画保护前期勘察研究”项目,自2022年持续至2026年,通过监测环境湿度、温度、风力等因素为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9] - 保护理念已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抢救与预防性保护并重,任何保护方式均需经长久实验和科学论证后才付诸文物本体 [9] 数字化与公众教育 - 公司自2020年启动岩画田野调查复查工作,将持续至2025年底,对岩画进行精准定位记录和数字化存档,并为后续保护奠定基础 [1] - 通过岩画巡展、社区宣讲、景区讲解、文旅主题活动及文创产品研发等方式传播岩画价值,2024年参观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人数超过90万人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