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江防汛'四预'数字孪生系统

搜索文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绿水青山中的科技密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2 08:33
生态环境科技应用进展 - 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涌现出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技术和应用,目标到2035年环境监测和模拟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5] - 生态环境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5] - 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设备上岗,科技手段持续为生态环境保护赋能 [5] 智能监测设备应用 - 管道机器人成为检测人员进行管网检测的得力助手,能够提供比人工观测更精确的数据记录,适应性强,可深入直径30cm以上的各类管道,单次作业可完成数百米管道的全面检测,速度是人工的3到5倍 [6][7] - 移动水质监测机器狗展现出色工作能力,灵活的四肢可以跨越陡坡,快速抵达指定河道边,现场就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内置的5G通信模块将数据传回云平台 [7] - 机器狗上岗后,每日可进行多个点位的分时取样,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个样本的采样、分析和数据回传,极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 [8]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 我国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方面,已让手工监测实现"智能采样+智能分析" [9] -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通过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相机等新型智能设备,基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 [9] - 在声环境监测方面,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仪器设备不仅能监测噪声分贝数,还能识别噪声源 [9] 智能化平台系统应用 - "生态智卫"系统汇聚了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环境数据,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监测点、监测站监测到的内容都会实时传输到系统中 [11] - "生态智卫"整合了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内部的17套系统,横向打通政法委、林水、城管、城投等10余个部门,纵向贯通了省、市、区县、镇街四级网格,融合了生态环境系统内外1.4万余项近100TB动态实时数据 [12] - "生态智卫"系统包括四个重点应用场景:空气卫士、秀水卫士、环保智管服、督察在线,分别归集了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测点以及各部门约1818项感知数据,整合了水环境、饮用水、重点源以及相关部门约2452项数据,汇聚了覆盖全市99%排污量的3.3万余家主要企业动态环境数据,汇集了第二轮、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现状 [12]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郪江防汛'四预'数字孪生系统"在数字空间中模拟建设了一个虚拟的郪江流域,对河流周边的真实场景进行了复现,工作人员无需去现场,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掌握全流域内水文状况 [15] - 数字孪生系统可以预报水文发展趋势,一旦发现风险就会发出预警,还能通过模型预演出风险形势和影响,为相关部门科学化决策提供帮助 [16] - 我国多处河湖流域都建立了数字孪生系统,如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的数字孪生黄河系统,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广东省深圳市水务局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