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科技日报· 2025-05-12 08:45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1] - 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和稳定输出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素[1] - 新型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1] 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特征 -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中第二大灵活性调节资源[2] - 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到137.9吉瓦,同比增长59.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78.3吉瓦,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26.5%[2] - 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注册储能相关业务企业超过28万家,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8.9万家,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3]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 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实现突破[3] - 锂离子电池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较高,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产业化进程加速[3] - 压缩空气储能向更高功率规模等级方向加速发展,新增项目功率规模向三百兆瓦级及以上发展[3] 新型储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 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应用要求,部分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如电化学储能的耐高温隔膜材料制备技术、电池修复与回收再利用技术等[4] - 市场和价格机制尚不完善,全国性的储能价格机制还未形成共识,新型储能行业市场和价格机制尚不足体现其多重价值[4] - 技术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不健全,检测认证不充分,新型储能项目准入和评价标准不完善[5] 促进新型储能发展的建议 - 强化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示范,构建新型储能科技创新与技术储备体系[6] - 制定可持续的市场发展机制,完善新型储能相关价格机制,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6] - 健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标准协同发展,构建检测认证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