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ic Vehicle (EV) Batteries

搜索文档
亚洲电动汽车电池:扭转局势-供应端推动-Asia EV Battery_ Turning the tide - supply - side boost
2025-08-18 10:52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亚洲电动汽车(EV)电池行业,核心公司包括韩国的LG能源解决方案(LGES)、三星SDI(SDI)、SK创新(SKI)以及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1][2][3][5][11] * 报告由汇丰银行(HSBC)的汽车与电池分析师团队于2025年8月14日发布[1][8][9]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从需求疲软转向供应驱动复苏** * 电动汽车需求疲软已被市场充分定价,但供应驱动的价格变动(如近期锂价飙升)可能为行业注入新动力[2] * 过去三年政策顺风逆转导致行业普遍下调盈利、生产和投资指引,但现在看到早期迹象表明生产商的纪律性开始见效,部分得益于中国政府“反内卷”策略等政策推动[2] * 供应端的转变引发价格复苏,并触发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性投机购买,这有助于缓解行业供应过剩[2] * 电动汽车电池供应过剩已在2024年见顶,供应端的反应(包括减产、项目延迟、转产ESS)有望缓解供应过剩[4] *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过剩率在2024年达到88%的峰值,预计将从2025年开始缓解[40][75][77] **快速转向储能系统(ESS)** * 中国电池巨头(如CATL)凭借规模优势和LFP电池技术领导力,在欧洲市场从韩国对手手中夺取了显著市场份额[3] * 与此同时,韩国厂商正在快速进军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该市场需求因AI数据中心而激增,且客户缓解地缘政治供应风险的需求上升[3] * 预计到2030年,韩国电池制造商在美国ESS市场的份额将从2025年的21%大幅提升至约80%[3] * 基于ESS业务带来的巨大盈利贡献,报告分别将LGES目标价从46万韩元上调至52万韩元,将SDI目标价从24万韩元上调至28万韩元[3][11] **下行周期接近尾声** * 电动汽车销售势头缓慢以及混合动力车日益流行的影响已充分体现在预测中,报告未对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和价格预测做出重大调整,但下调了产能预测,反映了主要厂商的投资纪律[4] * 降级周期正在触底,而上行风险开始显现[10] **龙头公司受益** * 报告认为龙头厂商如LGES和CATL是行业复苏和市场整合的主要受益者[5] * LGES的潜在股价催化剂包括:1)美国ESS业务的强劲订单势头;2)赢得46系列圆柱电池和LFP电池订单[5] * CATL的关键股价驱动因素包括:1)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进一步获得市场份额;2)国内电池价格可能触底支撑利润率改善[5] 其他重要内容 **财务数据与估值** * LGES当前股价38.85万韩元,目标价52万韩元,上行空间33.8%,市值约656.91亿美元[11] * CATL A股当前股价263.25元,目标价363元,上行空间37.9%,市值约1696.99亿美元[11] * SDI当前股价22.1万韩元,目标价28万韩元,上行空间26.7%,市值约128.69亿美元[11] * SKI当前股价10.6万韩元,目标价7万韩元,下行空间34.0%,市值约115.69亿美元[11] **产能与利用率** * 主要电池生产商的产能利用率在2020-2024年间普遍下降,例如LGES从72%降至58%,CATL从87%降至44%[15] * 韩国电池三巨头(LGES、SDI、SK On)已下调资本支出并修订产能计划,例如LGES撤回了在印尼价值11万亿韩元的电池价值链投资,并推迟了在加拿大与Stellantis合资项目的投资[17][20][22][23] **原材料价格与成本** * 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底部反弹30%[41][52] * 镍价从2025年4月的底部上涨9%,钴价从2025年2月的底部上涨54%[44][46] * 电池总成本较2022年的峰值已下降51%,甚至低于2021年1月的水平[57][59] **市场预测** * 预计美国ESS累计容量在2024-203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2%[64][65] * 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将从2024年的891GWh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的3.04TWh[98][143] * 预计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26.7%(BEV+PHEV),2030年达到53.4%,2035年达到75%[101][121]